【汝窯之美】揭開汝窯神祕面紗

李容耕
font print 人氣: 17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0日訊】宋代瓷器的發展是中國陶瓷史上重要的時期,當時最著名的五大名窯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就是代表宋瓷官窯系統的重要窯口,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以汝窯最受矚目,其被譽為青瓷之魁的最大特色,不外乎是汝窯的釉色溫潤,器型典雅內斂,但更重要的是作品呈現出來的藝術精神與宋代所強調的雅致藝風尚相契合,北宋是中國陶瓷的黃金時代,各地名窯師法自然,致力於創作作品再現天然之美,而在百家爭鳴的時期,宋代雅致藝術文化薰陶下,蘊育了完美無缺的汝窯作品所兼具的陶瓷工藝技術與美學藝術,北宋汝窯瓷器被譽為青瓷之冠,絕非浪得虛名,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七十件,而台北故宮博物院就收藏了二十一件,堪稱世界之最。最近故宮博物院推出宋代陶瓷展,師法自然的天青色汝窯,一時之間聲名大躁,人人想一窺究竟。

到底汝窯的迷人處在那裡,其實以一個欣賞者的角度來看,作品的造型簡約釉色單一,不會讓人眼花撩亂,套一句俗話是愈看愈耐看,尤其天青色的釉色,令人百看不厭,也許這就是一種藝術作品吸引人的焦點所在,故宮博物院表示:宋代陶瓷蓬勃發展,各個窯口在造型、釉色、裝飾技法與製作技術上各勝擅場。窯址位於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的汝窯,產燒的瓷器,器形端整大方,釉色滋潤瑩澈,在眾多青瓷窯中脫穎而出,成為皇家指定御用的瓷器。

陶藝家張繼陶表示,汝窯的吸引人處倒不是因為名氣大,陶藝家都知道釉的釉色變化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觀賞汝窯可以發現汝窯瓷器的釉色風格獨具,和宋朝的耀州窯、南宋官窯、龍泉青瓷截然不同,張繼陶說汝窯瓷器的溫潤典雅是有別於其它的陶瓷,因此北宋的汝窯一直被視為青瓷的典範。

張繼陶針對汝窯作品指出在汝窯青瓷盤底部鐫刻的御製詩中,乾隆皇帝以「周尺將盈尺,宋瓷方是瓷」,來形容宋瓷獨特的質感,讚美宋瓷正是瓷器中的瓷器。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傳世唯一無開片紋路的水仙盆,器形完整,足以呼應明代鑑賞家曹昭眼中「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的鑑賞觀。到故宮參觀民眾當解說員詳細介紹這個汝窯特色時,都會讚歎中國藝術之美,神傳文化獲得見證。

故宮表示,汝窯瓷器的使用,大約在北宋哲宗到徽宗(1086-1106)的二十年之間。時間雖短,卻在作品中流露出跨國界的交流意象。創意來自伊朗、埃及玻璃工藝的紙槌瓶,在十一世紀初左右傳入中國。流行於九至十世紀的中東玻璃紙槌瓶,用來裝酒、油或薔薇水。而為陶工加以仿製的汝窯紙槌瓶,可作為擺設或賞玩之器。同時出現在漆器、金屬器以及其他瓷窯中的蓮花式溫碗,表現出特定時空之下流行的造型。它和韓國高麗青瓷近乎一模一樣,也反映出十二世紀時北宋與高麗陶瓷貿易的往來,具體地呈現《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一書的記載。而說明北宋時出訪韓國的徐兢,在高麗皇宮中看到的瓷器,無論是「越州古祕色」或「汝州新窯器」,或正是汝窯曾經存在的器類。

故宮博物院解說員舉高麗青瓷,雕刻??蓋香爐來說明,在香爐內焚燒的香,穿過鴛鴦的身軀,再緩緩地從嘴部傾吐而出,此香爐不僅具有實用的功能,整體造型亦十分講究,展現出高麗青瓷細緻優雅的格調。《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曾記載一種高麗香爐,底座造型看起來像「下有仰蓮以承之」;在無實物傳世的情況下,考古出土的汝窯殘件,竟然意外地讓我們見識到相似的器形。同時出現在漆器、金屬器和陶瓷器中的蓮花式溫碗,造型不僅是宋朝的經典,它同時也深受高麗人士喜愛,成為高麗青瓷中流行的器類。高麗青瓷花口碗同時出現在漆器、金屬器和陶瓷器中的蓮花式溫碗,造型不僅是宋朝的經典,它同時也深受高麗人士喜愛,成為高麗青瓷中流行的器類。

故宮研究人員說珍藏在故宮的汝窯瓷器,作品背後隱含著動人的傳奇故事。儘管時光飛逝,歷史不再重現。但鐫刻在汝窯底部的銘文,彷彿經典品牌,穿越時空,字字清晰地刻劃出值得記憶的流傳經過。以「奉華」兩字刻銘著稱的青瓷碟,因南宋高宗的寵妃-劉貴妃別號奉華,又曾擁有大小兩方奉華印,而間接透露此件作品存在和劉貴妃的關係,以及它被南宋皇室收藏的經過。底部題刻清高宗御製詩的青瓷圓洗,從「趙宋青瓷建汝州,傳聞瑪瑙末為釉」的敘述中,得知這件作品正是乾隆皇帝所能辨識出來的少數汝窯之ㄧ,而說明它在十八世紀清宮流傳的經過。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底刻「奉華」兩字,清高宗乾隆皇帝考證南宋劉貴妃善畫,號奉華,又擁有大小兩枚奉華印,而指出此件作品在南宋的流傳經過。北宋汝窯青瓷洗乾隆皇帝在御製詩中,以「趙宋青窯建汝州,傳聞瑪瑙末為油」來說明汝窯的生產背景,具體地表達皇帝對汝窯的認識,歷史文化與藝術之間的關係密切代表著宋代宮廷皇室追求青瓷釉色之美的反應,也看到文化藝術在生活的體現。

泰北高中陶藝老師吳德賢表示,汝窯神秘而獨特的天青色釉,在宋代文獻中,記載它含有豐富的瑪瑙粉末,以今天科學的角度解讀,瑪瑙是石英的一種,由二氧化矽沉積而成,在釉中加入瑪瑙粉末對瓷器的釉色、質感、開片並不會造成顯著的影響。但是,汝窯產地盛產瑪瑙,北宋也曾多次前往開採,加上汝窯表面閃爍著若隱若現的淡粉色光澤,讓人有「瑪瑙入釉」的感覺。

吳德賢老師帶領泰北高中成人教育班學員前往故宮參觀時對於汝窯的火照插餅設計用來觀察測試的謹慎小心與用心,學員們直呼不可思議,吳老師說火照即為試片,用來測試窯內的溫度與觀察釉的呈色,汝窯窯址出土的火照插餅,從一個插座具有十個插孔看來,每燒一窯,可能需要觀察、測試十次以上,由此可以想見燒造過程的繁複及講究的程度。以現代的燒窯技術來說,宋代的陶藝技術仍然值得學習。

故宮解說員說,汝窯燒造時,瓷器裝在匣?裏,匣?表面塗有一層耐火泥,具有阻隔窯火和器物直接接觸的作用,使燒出來的瓷器釉色純正,晶瑩潤澤。?具放在器物底部的墊餅和墊圈,燒造時具有隔開匣?和器物的功能。墊餅和墊圈上有支釘者,使用於支燒時。無支釘者,使用於墊燒,而橢圓形的墊圈,則是專為水仙盆所設計的窯具。

【陶陶採訪報導】(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未解之謎】解決以巴衝突的最和平方案竟然是這樣……失落的神器約櫃被找到了?!徵兆越來越明顯,彌賽亞即將降臨?
  • 你見過以雕紅漆的方式呈現曲水流觴的蘭亭雅集嗎?那是18世紀中期──乾隆時代的一件剔紅漆器,安靜地陳列在亞洲文明博物館中,不知當年是哪位達官貴人的書齋硯屏。
  • 清朝康熙年間,有十位大臣製作了一套銀杯,閒暇時互相邀請聚會飲酒,是康熙一朝的宮臣雅事。這套酒杯是用白銀製成,根據不同的酒量,銀杯容量大小不一。杯身鐫刻「宮僚雅集」四字,並鐫刻烏獸花草等圖案,內壁杯底鐫刻十位大臣的姓氏字號以及籍貫。
  • 在紙張出現之前,書的形式與材質因時因地而異,與其承載的內容共同展現出古文化的獨特魅力。
  • 在人類創造文明的各種器具中,有一件沉默的樂器,奏出人心中無聲的韻律。千代之下,我們還能聽見它的音樂。然而,它卻是小巧,一點兒不起眼的。它就是筆。
  • 從遠古到現在,日出日落,月升月落,給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帶來了光明,讓人安居在大地上。甲骨文中的「明」一邊是日,一邊是月,日月是上天賜給人的不滅的兩盞明燈。要說這大地上最早的兩盞燈,無非是日月,這兩盞最浩大的天燈了。
  • 西瓜
    台灣故宮博物院正在展示清代歷史文書珍品,包括皇帝批示過的奏摺,其中就有雍正皇帝對有關台灣進貢西瓜的奏摺所做的批示。這讓人不禁驚歎,日理萬機的雍正皇帝不只管國家大事,連進貢的西瓜也會過問。
  • 鐵達尼號
    鐵達尼號(Titanic,或譯泰坦尼克號)是一艘號稱「永不沉沒」的英國郵輪,它在一個世紀前的處女航中因撞上冰山而沉沒,導致大約1,500人喪生。隨著書籍、電影等流行文化的流傳,鐵達尼號已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船舶之一。不過,很多人可能沒看過鐵達尼號遇難前後的真實歷史畫面。
  • 孟秋的金門,依然烈日炎炎,這座擁有戰地風光的小島,歷經烽火洗禮,如今處於和平盛世被重新賦予任務,在觀光與文化資產保存之間,傳遞著戰地堅忍不拔的精神。
  • 一般認為,釋迦牟尼佛傳授的佛法是在其圓寂千年後,於東漢明帝年間才傳入中土的,但根據記錄唐代道宣律師與天人問答內容的《感應錄》看,周朝時期漢地就已有佛法流傳,甚至還有佛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