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北市流浪動物宰殺4萬隻 議員籲建立非殺家園

【大紀元12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高茂雄台北三日電)動物被現代人視為家庭一份子,多名北市議員今天為流浪狗貓請命,盼流浪動物的捕殺、醫療、認養採事權統一,以節育代替安樂死,建立「非殺家園」。台北市政府動物檢驗所表示,短期將以阻絕流浪動物、救傷、認養、申報戶籍等方式解決問題,長期則以建立非殺家園為目標。

台北市議員簡余晏、厲耿桂芳、顏聖冠與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中華民國流浪動物花園協會、中華民國世保聯合保護動物協會等數動保團體,上午在台北市議會召開記者會,動保團體也帶來救傷成功的流浪狗,籲政府不要將流浪狗貓視為「廢棄物」,盼建立流浪動物的「非殺家園」。

中華民國流浪動物花園理事長Rose表示,台灣不是善待流浪貓狗的地方,籲政府增加動物節育、結紮、TNR(trap、neuter、release)的預算,減少宰殺經費。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朱增宏說,動保法於1999年實施以來,台北市撲殺的流浪貓犬近四萬隻,占了全台的四成六。政府雖實施犬貓安樂死制度,但執行作業不僅委外民間獸醫師,過程還不公開,民眾無法得知貓狗是否在恐懼下死亡。他籲政府公開安樂死的執行過程,讓棄養的民眾知道自己才是「劊子手」。

厲耿桂芳說,去年北市府環保局編列新台幣三百九十萬元捕殺流浪犬貓,動檢所則編列動物醫療安樂死預算,盼流浪動物的捕捉、醫療與救援能事權統一。

顏聖冠認為,每隻動物安樂死經費四千八百元,節育只要兩千四百元,從經費及人道考量,北市府對流浪動物應有適當的配置,以節育代替安樂死。

動檢所長嚴一峰表示,台北市節育的浪浪的動物只有三成六,遠低於美國的七成。流浪動物送到動物之家,十天內沒有人認養,將被安樂死,由於北市收容空間及認養家庭不夠,短期無法不執行安樂死制度,但可以阻絕流浪動物進入、加速送出的方式,減少街頭的流浪動物。

嚴一峰表示,北市也積極推動救傷、動物戶籍申報,環保局初步同意捕捉流浪動物經費編列到動檢所,為了事權統一,將逐步實施,並朝向研擬自治條例,將捕捉、醫療一元化採政策合一方式,解決流浪動物棄養與回置,達到「非殺家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