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國際環保事務待整合 陳重信籲思考WEO

【大紀元12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十六日電)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與前美國副總統高爾共獲諾貝爾和平獎,正式宣告全球暖化已是不可忽視的議題。但「京都議定書」等國際環保協約執行績效不彰,各項環保工作無法整合推動也是事實,環保署長陳重信呼籲國際慎重思考成立「世界環境組織(WEO)」的可行性。

在台塑大煉鋼廠環評案、彰工火力發電廠環評案、蘇花高速公路環評案等爭議未解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長陳重信由民主進步黨籍立委身分轉換成環保署長,雖然他有美國環境保護署任職資歷,但他的台獨背景卻更為人知,上任即備受質疑。陳重信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一一解答各界質疑。

如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是公眾最關心的環保議題,環保團體多次批評政府部門在台塑大煉鋼廠等重大開發案的態度曖昧,環保署、環評會更被質疑沒有專業堅持,放任政府以舊思維追求經濟成長,警告可能因此面臨國際經濟制裁,得不償失。

陳重信表示,台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佔世界總排放量百分之一,顯示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但環評會的十四位專家委員各有專業,都是一時之選,他對環評委員會的委員專業充滿信心,也呼籲民眾要對環評會有信心。

他說,雖然台灣不是「京都議定書」締約國,卻是第一個提出「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的開發中國家;環保署也已成立「溫室氣體登錄平台」,開始試辦企業自願上網登錄、接受盤查制度,進行多方面努力,卻因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京都議定書成員,很多努力被忽視,也無法適用「清潔發展機制(CDM)」減碳政策,「對台灣相當不公平」。

但由聯合國主導推動生效的「京都議定書」執行成效,近來也備受質疑,許多第一階段生效的締約國都無法達到預定目標,以致發生部分締約國到國際市場上蒐購「減碳額度」,核能電廠被視為因應「京都議定書」的靈藥,核廢料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被刻意忽視。

陳重信認為,環保問題是跨越國界的,而聯合國主導成立的多個國際環保組織,如「京都議定書」,卻可以劃設虛擬的環境國界,排除台灣,而且推動各項環保工作的成效不如預期,「陳水扁總統今年五月提出成立世界環境組織(WEO)構想,應該被認真思考」。

陳總統曾公開表示,面對世界環境惡化的各項議題,需要一個全球環境治理機構整合跨國界力量,全面地、沒有遺漏地解決問題,WEO有必要儘速成立。

透過多次與中南美洲、南太平洋友邦的高峰對話,陳重信說,目前至少已有十多個國家表態支持WEO構想,環保署會更加努力與國際接軌,突破在政治壓力下存在的虛擬環境國界,也呼籲國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