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活

傳統建築裝飾:飛魚

裝飾類別雕刻(木雕) 技法透雕(內枝外葉) 年代清同治十三年(1874)

飛魚插角

「插角」又稱「托木」或「雀替」,安裝於柱樑間,為近三角形之透雕木構件,有加固構件及裝飾功用。此作精緻細膩,屬內枝外葉雕法,龍頭表現脫俗,龍眼炯炯有神,兩翼開展作飛翔狀,尾部轉折流暢靈活,立體剔透,層次分明,且色彩鮮豔,位於廟門口十分吸引人。





左插角為紅尾的雄魚 (飛魚有翼)



‧齣頭出處 俗謂「飛魚」好吞火,故立於大通與點金柱之交角處,以防火災,此乃源於傳統建築皆為木作的緣故;其造形為龍頭魚身,有翼無腳。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中,有「金吾」和「鰲魚」,「金吾」頭似美人首,魚尾龍首身有翼,性通靈不寐,故用以警戒巡邏;「鰲魚」形似龍、好吞火、好風雨,背負蓬萊之山在海中,故常立於尾脊。如依實際之造形來看,飛魚即「金吾」與「鰲魚」之綜合體。



慈天宮三川殿前檐龍柱與通樑之交角處,可見醒目的飛魚插角。

‧寓意 文人視此為「鰲魚」,有「獨占鰲頭、科舉高中」的涵意。另亦能辟邪、祈福、防火災。

‧鑑賞重點 鰲魚因部位出現不同有左雄右雌之分,此插角其尾也以紅、綠兩色明顯區分;另內枝外葉透雕技法,將鰲魚頭表現活靈活現,是引人注目的焦點所在。





右插角為綠尾的雌魚 (龍眼明亮凸出,炯炯有神)



‧獨特性 此「插角」尺寸巨大,位於廟宇正立面明間三川前步口樑架上,一般鰲魚插角通常作在殿內四點金柱與通樑之間的夾角,較少於此部位出現。

所在地北埔慈天宮 建築部位三川殿前檐步口 尺寸90公分×38公分

轉載自《台灣傳統建築裝飾圖鑑》貓頭鷹出版社@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