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圖、文/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8016
【字號】    
   標籤: tags:

夜讀《西遊記》,非常羡慕孫悟空擁有一雙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因為生活在一個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時代,善惡真偽難辨,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智清醒的頭腦,就很容易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失去辨別真假的能力。而沒有辨別真假的智慧,就很容易被邪惡而動聽的謊言所迷惑,在大是大非面前難以決定何去何從。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出自宋朝王安石的〈登飛來峰〉。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儘管天空中有朵朵浮雲,可是我也不必害怕它擋住我的眼睛。因為只要登高就能望遠,現在我站在塔的最高層頂。全詩為「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第一句「飛來峰上千尋塔」,八尺是一尋,千尋塔是極言塔高。第二句「聞說雞鳴見日升」的「聞說」,就是「聽說」。作者說:我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 聽說每天黎明雞叫的時候,在這兒可以看見太陽升起。第三、四句寫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層,站得高自然看得遠,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覽無餘,不怕浮雲把視線遮住。

「不畏浮雲遮望眼」這句詩看上去似無深意,其實是運用了歷史典故。西漢的文人曾把浮雲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對賢臣進行挑撥離間,讓皇帝受到蒙蔽(陸賈;《新語.慎微 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也。」)。唐朝的大詩人李白就寫過兩句詩:「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見〈登金陵鳳凰台〉)意思說自己離開長安是由於皇帝聽信了小人的讒言。王安石把這個典故反過來用,他說:我不怕浮雲遮住我遠望的視線,那就是因為我站得最高。

飛來峰即杭州西湖的靈鷲峰,相傳東晉咸和年間,天竺僧人慧理登此山,歎曰:「此是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因號其峰曰「飛來」。西元1050年,王安石(1021— 1086)年近30歲,在任浙江鄞縣知縣期間已曾局部實踐青苗改革,後屆滿回江西臨川的路上登飛來峰作此詩。在雞鳴五更,海上日升時,慨歎「不畏浮雲遮望眼」,一方面正視政治改革的掣肘和自身的孤絕,另一方面又樂觀地瞻望前景,自然比李白〈登金陵鳳凰台〉中「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更勝一籌,與詩聖杜甫〈望嶽〉中的「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非常相似,與唐朝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一個人要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就必須重視自己的道德修養。能辨物則不惑於利,能修德則不惑於道 。只有在人生的修行中開智開慧,修出大智慧之後才能達到「智者不惑」的境界。思想境界的高低與物質財富的多少無關,修心重德才能逐步提高思想境界,在人心複雜的環境中常保一顆清明透徹的心,不為世事所迷,不為名利所惑,就能成為一位明辨是非的智者。@*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時的劉基在一個夏日的某一天在杭州城裏漫步,只見一個小販在賣柑子。柑子是很難保存到夏天的,但劉基發現這小販賣的柑子金黃油亮,新鮮飽滿,就像是剛從樹上摘下來的,他便去向小販買了幾個。雖然價錢是上市時的十倍,但覺得小販能把柑子貯存到現在,也是很不容易的事,貴就貴些吧!回家後,劉基剝開柑皮,發現裏面的果肉乾縮得像破舊的棉絮一樣,便拿著柑子,去責問小販為何騙人錢財。
  • 在人生的修行中,對於正人君子來講,最重要的事莫過於不斷的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至於物質享受,能維持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就應該知足了。一個人如果擁有較高的道德品質,即使居室簡陋,人們也會自然而然的敬重他。大德之士謙恭有禮,德重才高,能以慈悲的胸懷善待天下眾生,不管他是否具有豐富的物質財富,都會輕易的得到眾人的仰慕。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劉禹錫〈陋室銘〉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 色彩與人類生活環境緊密相連,從大自然的天地山水、各種建築物,以至瓜果、花鳥,甚至細如蟲、蟻、紙、筆都脫離不了色彩。很難想像抽離了色彩的世界是個什麼樣的景象。從八卦中陰陽兩極開始,中國就是一個講求「對應」關係的民族。文學上表現的是一種「對偶」的應用:平仄的和諧;句數以偶數作結;字數講究奇數的組合。當然色彩的運用也不會是一種單色的塗抹而已。
  • 幼年時曾閱讀、背誦過許多首唐詩,後來在繁忙的生活中逐漸地忘記了。深深地刻在腦海中、至今仍能背誦的唐詩只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白居易的那首「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佳篇。
  • 想像這麼一個畫面與場景:曲折蜿蜒的溪水在山谷中奔竄追逐,同時變幻莫測的急速翻滾在溪底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岩塊上,深深淺淺、激激越越的時而形成一深潭,抑或出現一淺瀨。(所謂瀨,就是指從石沙灘上急急溜瀉的流水)這流水雖然湍急,但明澈清淺,游魚歷歷可數,鷺鷥常在這兒覓食。
  • 做人應該怎樣看待人生中的名利與富貴?孔子的《論語》和西方的《聖經》中對此都有精闢的論述。《論語》中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聖經》中則說:「用詭詐之舌求財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財,乃是吹來吹去的浮雲。」
  • 大約十年前吧,外子有個知交,妻子突然車禍過世,我們都感同身受。這位太太能幹得很,家裡開個課後輔導班,忙進忙出,身邊總是拉拔著輕度智障的小兒子,從不放心讓他離開自己的視線一步。這下子禍從天降,家中的頂樑柱倒了,朋友真是哀毀逾恆。可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半年後,就和一個大陸妹結婚了!
  • 古語說:「人目不見青黃曰『盲』,耳不聞宮商曰『聾』,鼻不知香臭曰『癰』,癰、聾、盲不成人也。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類,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癰者也。崐……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由此可見,人世間的學問見識,往往也是以博讀見效,以寡讀見拙。古詩中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讀書的重要性。
  •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生在世,難免有時會說錯話或做錯事。其實,有了錯誤並不可怕,只要勇於承認,堅決改正,就可以避免重犯曾經犯過的錯誤。有錯失知道悔改的人,仍不失為高尚之士。
  • 藝術的領域當中,生命不會是孤絕、抽象的,它必然是展現在情致紛披的各種生命景象當中。充滿了七情六慾的生命景象,必會落實到具體的活動層面,藉著描繪這些,才更容易得到觀賞者的共鳴與理解。而內在的情緒活動必會展現於外,轉成為具體的人間生活;生命的積極意義,總是透過不同的方式而表現為一種生活的步調與情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