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北工場挪移2012年歸位 禮堂牌匾保留

【大紀元12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林紳旭台北十日電)捷運松山線北門站旁的市定百年古蹟鐵道部台北工場,因位置與捷運系統重疊,台北市政府今天舉行古蹟挪移工程,預計2012年完工後再挪移回原位。台北市文資委員馬以工表示,台北工場屋架用料較建物更古老,建物的「禮堂」牌匾也將保存,深具歷史意義。

由於桃園機場聯外捷運系統的隧道從台北工場下方通過,台北捷運松山線北門站體也與台北工場位置重疊。為了保存古蹟,台北市政府捷運局與文化局上午舉行台北工場古蹟挪移動工典禮,包括捷運局長常岐德、文化局長李永萍、建商代表,及台北市政府文資委員馬以工、辛晚教、王維周、張崑振等人出席見證。

由於高雄火車站也採位移方式保留,台北市政府捷運局中工處長鄭國雄表示,高雄火車站約六百平方公尺,雖較台北工場面積略大,但非古蹟。

鄭國雄說,台北工場面積五百多平方公尺,原一千零二十四噸的建物,經過鋼構與混凝土托盤,重量近三千噸,未來將以電腦式的油壓式千斤頂進行位移,預計每分鐘位移一公分的進度,每天位移五至六公尺,每次近三十名人力施作,預計九個工作天可完成作業。

為保護古蹟,鄭國雄說,施工單位將位在古蹟旁架設圍籬保護,預計捷運施工完成,於2012年再移回原址,契約工程經費新台幣五千八百六十八萬元,不過,文化局預估古蹟挪移經費上億元。這也是繼高雄火車站後,全台第二例古蹟位移的案例。

由於古蹟牆面脆弱,為了保護古蹟不被破壞,施工單位以鋼架支撐施工則採「總掘頂昇挪移工法」,在地表下二點五公尺的磚基礎進行補強及地樑連結,並在基腳下方施築鋼筋混凝土托盤穩固建物,並在建物本體以鋼構強化建物的穩定性。

擔任捷運局及廠商諮詢顧問的張崑振表示,他原建議廠商製作拓模保護建物,但廠商認為施工法有困難,最後以水泥包覆部分,待工程完工時再拆除。

2006年底,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提報位於鐵道部東南側區發現石砌牆及條狀石板道路。經文化局會勘,文資委員會認定石牆及石板路為清末巡撫劉銘傳在台實施新政所存的機器局遺跡,具有歷史價值與見證,材質也具都市道路建設的價值,去年五月指定為古蹟。

建於1909年的台北工場,承接清代「機器局」及日治時期台灣縱貫鐵路的車輛與鐵道維修工作,是台北市唯一僅存具有百年歷史的鐵路遺構。1935年改為辦公房舍,在二次大戰結束改為禮堂使用至今。

捷運局長常歧德表示,北市府將台北工場與國定古蹟鐵道部、八角亭、台北郵局規劃為歷史文物區,塔城街將以透明方式呈現石板道路,讓民眾可以了解台灣鐵道發展歷史。

馬以工表示,台北工場原名汽車修理工場,磚造的建物有六個拱圈進深,可供火車進出維修。因鄭州路拓寬拆除兩個,只剩四個。文資委員探坑發掘許多出土文物,包括地底的媒渣、木門、地坪、改良的構造物,現都保存下來。

她說,台北工場的屋架疑為使用大稻埕票房的物料建構而成,用料更古,日後還要移回原點,作為週遭建物的相對位置,別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