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放下自我大智慧

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371
【字號】    
   標籤: tags:

一個人要想徹底忘掉自己的存在?那不太可能做到。因為自己所做過的一切事—無論好事還是壞事都已經存在那裏,如何能夠忘卻?然而,精進的修煉人卻可以在修煉的過程中逐步的放下自我。自私自我是人心中最大的執著,完全放下自我為他人而存在那是一種無比高尚的思想境界。縱觀古往今來,只有到世間度人的釋迦牟尼佛和耶穌那樣的大覺者完全放下了自我。因此,對於一般人來講,放下自我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精神境界。

有一位智者曾經對我說過:“凡事如果能放下自我,站在別人的角度上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偉大的聖者也曾經開示給我:放下更多自我的時候,許多大智慧就能自然而出。然而,現代社會由於道德淪喪、世風日下,致使每個人都把自我保護看得很重,真正能站在別人的角度上為他人著想的世人似乎越來越少了,我自己也是在成為修煉人之後才逐漸的敢於面對自私自我—這個最大的執著心,並且逐步的在思想中消除它。

《三字經》中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因此,自私自我並不是人的先天本性,嬰兒幼小的生命未開化之時,其心毫無雜念,潔白無瑕,不會為私為我去爭鬥。是人類社會中的各種觀念讓人的思想變得複雜,逐步在思想中建立起自我保護意識。一個人要想返本歸真,就必須像人世間一切精神上的智者聖賢那樣,通過信仰、思考和修煉而逐步放棄複雜的思想與人的觀念,放下自我,使自己的心靈回歸到生命初始的純真狀態。

完全的無私無我,那就是覺者的思想境界。能舍方能得,這是這個宇宙中的真理。
當一個修煉人真正的放下自我的時候,他的內心必定充滿了慈悲與正念, 他所需要的智慧就會源源不斷、自然而出,他必定可以得到意外的驚喜與收穫,其心靈也會隨之昇華到一個非凡的境界。

值此末法亂世,由於社會道德水準的日益下滑,世人無不都在為自己利益的得失而生存、拼搏。映入眼簾中的聖境只有世界各地的法輪功學員,不管是面對時刻被抓捕的危險,還是面對惡人的暴力威脅,不管是在烈日當頭的酷熱之下、還是在冰封大地的嚴寒之際,一如既往的付出金錢和與家人團聚的時間,無私無我的講清真相、救度眾生。這種放下自我、把生死置之度外為救度眾生而存在的高尚之舉,就是只有覺者才具有的思想境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物質世界中,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太多的利益糾葛和名利紛爭。面對人世間名利的得失,是以平常心淡然處之,還是夢回無數、念念不忘的糾纏不放,這兩種選擇,是對一個人思想境界高低的檢驗。人世間真正的修煉人和擁有大智慧的人心淡如水,遇危難不懼,得譽不驚,受辱不躁,不以物喜,不以己憂。能以平常心面對人世間的名利得失與生命中的潮起潮落,那種超然的氣度與風骨是一般人望塵莫及的。平常心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它是一種恬淡灑脫,氣定神閑的心態。
  • 做人無疑應該堅守內心的原則,堅守心靈深處的高貴,不能因為屈服於壓力或貪圖物質利益的享受就輕易的妥協甚至出賣自己的良心。然而,在個人的名利或物質利益受到損害或由於個人利益與他人發生矛盾時,如果能大氣大量的退讓一步,則不僅不是懦弱,反而是一種大忍之心的體現。
  •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古代的中國文人接受的是傳統的中華神傳文化教育,敬神敬天,棋琴詩畫樣樣精通,而且擁有自己的信仰和較高的道德水準,因此每一個真正的文人都具有十分高雅的氣質。
  • 生活在紅塵人世中,有許多人經常為自己未來的生活憂慮、擔心。要想遠離這種憂慮與擔心,就必須擁有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智慧。今天的積德與守德就是為未來的生命作準備,任何時候天都可能有不測風雲,老子曾說:“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民間的俗話也說:“晴帶雨傘,飽帶饑糧。”這些說法都深刻的闡明了宇宙中的一個真理: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隨時都應該有應變的心理準備。“綢繆”本意是用繩索緊密纏捆,引申為修補。“未雨綢繆”就是趁天還未下雨,趕緊修補好門窗,作好準備,以防暴雨引發的不測之禍。
  • 人世間有許多人生來膽小怕事,也有一些瀟灑豁達、無所畏懼的勇敢者。人的膽量究竟是從哪里來的?我雖然沒有做過更深入的研究,但是我知道無所畏懼的正人君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正直無私。內心無私的人,活的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心中無私天地寬,事無不可對人言。
  • 孔子之所以能成為名傳千古的聖人,是因為他的思想境界遠遠高於一般的人。即使自己身為聖人,孔子仍然心懷謙恭,十分崇敬心中有道的人。孔子對“道”充滿了敬畏之心,這可以從《論語•裏仁》中看出,他說過:“朝聞道,夕可死。”意思是說,早晨明白了宇宙的真理,即使晚上死去也死而無憾了! 惜道重道之心飄然紙上,值得追求人生真諦的後人去認真的深思感悟道與法的重要性。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