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寒山:古巴革命和古巴華人的歷史

【大紀元11月30日訊】《我們仍然在書寫自己的歷史–三個華裔古巴將軍的故事》(Our History is Still being Written: the Stories of Three Chinese-Cuban Generals in the Cuban Revolution) (見上圖) 是2006年用英文出版的一本有關華裔在古巴革命歷史中的作用的書,在海外的華人研究和古巴革命研究中引起了一定的注意。

華人前往加勒比海始於1840年代,當時由於廢奴運動在美洲的開展,古巴的甘蔗種植園奴隸主意識到必須為黑奴尋找替代,於是前往中國招募契約勞工。從那時到1876年,大約有15萬左右的華工來到古巴,從事各種苦力勞動。當合同到期後,很多人選擇留在古巴謀生。這部份人的後裔加上後來的中國移民,就構成了古巴的華裔社群。

古巴的華裔積極參加了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鬥爭,很多人參加了游擊隊。後來當卡斯特羅從事武裝鬥爭時,也有很多華裔加入了他的隊伍。當時華裔還組成了一個支隊,在革命後的哈瓦那負責清理中國城,主要是對付販毒賣淫和賭博這些海外中國城常見的陋習。在這些華裔游擊隊戰士中,少數人後來身居高位,這三個將軍就是代表。這本書是由美國左派「探路者」出版社組稿和出版的,書中的多半內容是出版社的編輯和這三位將軍的採訪記錄。

這本書的書名《我們仍然在書寫自己的歷史》反映了對冷戰結束後所謂的「歷史終結論」的挑戰,企圖表明在古巴,共產主義革命的歷史沒有終結,還在繼續發展。

但拜讀之後,使人感到困惑的是:如果說在60年代,革命意味著大規模的社會改造和各種激進政策的出台,那麼到了50年以後的21世紀初,「革命」又以什麼為對象呢?今天的古巴所需要的到底是維持所謂「革命」的成果,還是另起爐灶呢?

在這個意義上書中有一個細節非常耐人尋味。一個將軍回憶說當他小的時候,古巴不但生產而且大量出口蔬菜,但到了90年代,古巴市場上蔬菜極其罕見,為了招待給古巴帶來外匯的旅遊者,古巴政府不得不花費巨額開支從墨西哥和牙買加用飛機進口新鮮蔬菜。古巴飛行員甚至稱這些航班為「國家的恥辱」。

為了迎合為古巴革命辯護的政治需要,這三個將軍對華裔古巴人的歷史也作了片面的描繪。在他們那裏,華裔古巴人在古巴歷史中的重要性是先是黑奴的替身,再是種族歧視的對象,最後是革命戰士,因此卡斯特羅領導的革命也是符合古巴華裔的利益的。這種歷史描繪忽略了華裔古巴人通過辛勤勞動和苦心經營在銀行和餐館等服務行業取得的成功,忽略了很多華裔通過小本經營–例如街頭的小商小販–不但解決自己的溫飽,而且給其它族群帶來方便。華裔在革命前的古巴的經濟上的成功或者說立足,顯示在他們在自由經濟制度下的活力和創造力。但古巴革命後,華裔社群發生了分化,在一部份人通過參加革命而成為新貴的同時,很多經濟成功的華裔選擇了移民。那些留下來的,在60年代國有化運動中財產被充公,今天我們已經很難確切知道其數額。到了1968年,當卡斯特羅發起他的和毛澤東的大躍進和文革類似的「革命攻勢」運動,向共產主義窮過渡時,街頭巷尾的小攤販成了革命的主要對象,一夜間被打掃乾淨,財產沒收,人被集中送進勞動營強制勞動。這中間到底有多少華裔,是又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由於這些歷史事實沒有在書中得到反映,因此當書中寫到90年代一些華裔發起「振興中國城」運動,要恢復中國城的經濟活力和商業重要性的時候,不瞭解這些歷史的讀者就會十分困惑:那個一度繁榮的中國城和那些辛勤致富的華裔到那裏去了呢?因此,卡斯特羅的革命不但毀掉了古巴的經濟,而且滅掉了古巴華人的生計。(RFA)

──轉自《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