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宮殿陵寢

【中國城市發展史】魏晉時期(二)

【大紀元11月23日訊】

兩晉時期

曹魏篡東漢帝位,自己也重複同樣的命運,西元265年被臣子司馬炎所篡。司馬炎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他在稱帝前二年就征服了蜀漢,即帝位後派兵攻打東吳,統一了中國。

西晉定都洛陽,剛開始仍遵循魏制,甚少營建。到後期則大起奢華之風,營太廟“致荊山之木、采華山之石、鑄銅柱十二,塗以黃金,鏤以百物,綴以明珠” 。西晉統一中國僅短短50年,其中多時還在諸王間內戰度過。戰亂使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天災頻繁似乎也成為一朝在末期時的共同表徵。

北方的少數民族在這段時期逐漸向南移動,定居中原地區,改遊牧為農耕生活。當西晉處於內亂時,北方民族便趁機而起,割據稱王。西元308年匈奴人劉淵稱帝,定都平陽,攻克洛陽和長安,擄獲晉帝,西晉滅亡。

西元317年,鎮守建康的司馬睿宣佈即帝位,定都建康,開始了東晉的歷史。

建康

建康古名越城,是春秋末期越國滅吳國後建立的城池。戰國楚威王時建金陵邑,也大約是從此時開始,民間即傳說此處有帝王氣,因而引起秦始皇的不安(詳見秦漢時期的城市發展)。三國時孫吳遷都於此,以戰國時期的金陵邑為基礎,利用天然地形築成“石頭城” 。宮城位於城北,南邊沿秦淮河一帶是民居和市集,是全城最繁華的地方。

東晉初始國力貧弱,宮室多沿用孫吳時建築,後來才局部改建或擴建宮殿規模,仍以洛陽為藍圖規劃宮城,以示延續西晉之正統。整個東晉和接下來的南朝時期都定都于建康,經過二百多年的建設,使建康成為中土文化經濟政治的首善之都,人口超過百萬,民居綿延至河道兩岸,與附近的僑郡(為南遷的氏族所設的客居城,類似今日的衛星城市)連接成一大片遼闊的都會區。由於都市隨著時間逐步擴大,所以呈不規則狀,亦未設城牆,只用籬以示內外之分。但宮城仍保有嚴格的格式佈局。

東晉是個偏安江南的小朝廷,主政者沒有雄心大志想收復北方被異族佔領的土地,所以雖有數次北伐,終究無功而返。東晉安定沒有多久就發生內亂,把持政權的士族門閥和皇帝爭權,帶兵追殺皇帝近臣之事時有所聞。東晉的滅亡,也是因為臣下掌握的權力大到足以逼迫皇帝禪位所致。西元420年,東晉恭帝讓位給掌握軍政大權的劉裕,國號宋,史稱劉宋,東晉亡,南中國進入南朝時期。

在北方,劉淵滅西晉後,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就是北方五種少數民族或同時、或先後建立的政權。這個時期成立的國家統治時間都不長,且更迭次數頻繁,直到前秦苻堅大致統一北方,混亂的局面才算稍微安定下來。苻堅想進取東晉,統一天下,淝水之戰東晉以寡勝多,奠定了南北分峙的局面。北方因為戰敗重新陷入分裂局勢。大約在南朝劉宋代東晉而起的時候,北方才由北魏統一,那是西元439年的事。

北方各國所選都城一般多為歷代作為都城的城市,如平陽、鄴城、長安和洛陽等。這些古城歷經多次的破壞重建,重建後再破壞,由於其優秀的戰略位置,始終是當權者定都選址的首選。。──轉自《正見網》,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