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國際熱錢四大通道湧入中國

【大紀元11月1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六日電)隨著人民幣升值幅度加快,國際熱錢紛紛尋找門路湧入中國大陸。廈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張亦春剛表示,這些熱錢流入的門路歸納起來主要有混入貿易結匯等四大通道。

「證券時報」今天報導,火爆的樓市加上狂熱的股市,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不僅讓國內投資者趨之若鶩,也讓國外的一些熱錢眼紅不止。

報導表示,張亦春剛完成的調研顯示,國際熱錢流入中國大陸的四大通道包括:一、混入貿易結匯;二、借道捐贈之名;三、對中國大陸子公司投資;四、外幣抵押貸款。

報導引述張亦春的話表示,一些在海外有業務的企業,經常以虛開海外業績的形式,將海外熱錢帶入國內。比如,一家在海外投資工程建設的企業,去年海外利潤本來僅百分之五十,結果在貿易結匯時申報的利潤卻提升到百分之一百五十,然後把其中非貿易結匯資金兌換成人民幣,進入樓市、股市進行投資。

他分析,儘管北京要求對外貿結匯進行核查,但在目前銀行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很多銀行核查並不嚴格;因為外貿結匯本就是一項對銀行沒有任何風險的、只賺不虧的買賣,是眾家銀行都積極爭奪的「肥肉」。

此外,近年來,一些海外機構和個人對中國大陸援助不少,尤其是對農村和老少邊窮地區經常進行無償捐助,如蓋學校、修公路、建橋樑等。

但張亦春調查發現,這其中有不少海外資金借道進入內地;這種借道的具體做法:先承諾給某地無償捐贈,私下會提出一個條件–無償捐贈人民幣三千萬元,再幫助其從銀行匯兌三千萬元。

至於對子公司投資的管道方面,例如台灣某集團公司在中國大陸沿海設立一家全資子公司,今年初,隨著股市樓市高漲,該集團公司一次性以投資子公司為名,轉入新台幣四十元進入中國。據該公司財務總監透露,該筆資金其實進入中國股市。

最後一種情況是某些熱錢先將資金存入中資銀行澳門分行,然後再以外幣存款作抵押進行人民幣貸款。這種渠道目前有不少國際熱錢在使用,此方法既對銀行沒任何風險,銀行願意,對貸款方也划算,方式還很冠冕堂皇。

報導表示,張亦春把前兩種渠道稱為「明道」, 後兩種為「暗道」。當前國際熱錢主要就是通過這一「明」一「暗」的四大渠道湧入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