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在香港讀書大陸學生 孤獨壓力大

【大紀元11月1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申華2007年11月12日香港報導)香港科技大學一名博士生自殺。有輿論認為,內地學生在香港的孤獨感可能比在異國他鄉還要大。教育界人士鼓勵內地學生融入香港主流社會。

星期一,香港媒體普遍報導了27歲的葛煒煒星期六晚上在學生宿舍內上吊身亡的消息。葛煒煒生前是化學工程系博士研究生,學習已經進入第三年。葛煒煒2004年進入香港科技大學前在南京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成報援引科技大學發言人的話說,葛煒煒一個多月前患上精神憂鬱症,學校事務處提供了心理輔導。葛煒煒本人也曾求醫接受藥物治療。科大發表聲明說,校長朱經武和全體師生“極度悲痛”。校方已派專人前往葛煒煒的家鄉,處理善後事宜。

星島日報說,葛煒煒的死因同爭取獎學金和讀書壓力太大有關。還有報導說,葛煒煒對自己的研究課題不獲導師認同,因此對能否取得博士學位感到“心情憂鬱”,他還覺得自己外出參加學術活動的機會受到壓抑。另外有報導說,葛煒煒曾經因考試失敗,“愧對師長”的思想壓力極大。

*香港各大學爭招內地生*

蘋果日報說,香港的一些大學原本只能招收10%的內地生,現在都在千方百計擴大招收內地生,而學校的輔助資源嚴重不足,對內地生的心理輔導沒有能及時跟上。

2004年1月,香港科大有一名土木工程系的27歲內地博士生跳樓身亡。2002年5月,浸會大學一名來自清華大學的交換生在九龍塘宿舍跳樓自殺。

明粵會是香港城市大學一個為內地學生輔導粵語的業餘學習班。來自廣州的學生陳子享是這個班的主要組織者和老師。他談到對內地學生的一般看法時說:“我覺得,不是猛龍不過江。能夠敢來到香港的話,肯定是有本事的,對香港本地學生形成一定的衝擊力。能夠來到香港的內地學生總體上是很優秀的,但是不排除他們自己和當地學生的相比的劣勢,這就是語言不通,對香港的社會不熟悉。”

香港科技大學生梁佳仁談到對內地學生的一些觀察時說;“我覺得內地學生急切希望學業上能夠取得好成績,自己給自己施加了很多壓力。我在科技大學就能夠見到這種情況。內地學生課外社交活動不多。另外,由於英語方面的問題,一些人學習跟不上,他們也不能同香港當地學生交流和溝通。”

*內地生在香港面臨語言障礙*

談到內地學生在廣東話方面遇到的困難時,城市大學明粵會教師陳子享說,內地學生在香港的孤獨感並不亞於在英語國家。他說:“每一個人遠離家鄉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壓力會比較大的,但是這種壓力在內地到香港就顯得尤其大。為甚麼呢?一方面,他們的語言不通。去外國可以說英語,在香港通常就一定得說粵語。粵語不通的情況下,我們很多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在這方面就顯得尤其緊張、壓力大。另外一個因素是,香港這個地方比較小、繁華、大壓力,這樣也會加劇這種壓力,而產生那種負面的情緒。”

北京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青年工作處處長張學理認為,這次不幸事件畢竟是個案,對內地學生不能“以偏概全”,不過內地生中的一些獨生子女學生需要意志上的鍛練。他說:“以前也有過類似的問題,壓力比較大,還有的是談朋友談失敗了跳樓的也有。這些事不能講一個人出事情,就『一鍋粥』地全給抹掉,各個人不一樣。我個人看,這是一個平常事件。目前在港那麼多人,可能有幾萬人,死一兩個人並不出奇,而且他(葛煒煒)是被醫生診斷出精神上有問題,因此不能把這個事情作為內地在港讀書學生的一個代表。”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