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好評

浦惜秋:奧運對中國新聞控制的新挑戰

外國記者為中國同行爭權利

【大紀元10月21日訊】從「寧贈友邦不予家奴」到「崇洋媚外」,這已經成為中國的「傳統」,到了中共統治這半個多世紀,加上「內外有別」和森嚴的等級制度,便構成了這個「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同樣是新聞記者,在北京當局的內部規定裡,首先是分成海外記者和國內記者兩大部分,海外記者還要分港、台媒體與外國媒體,外國媒體還要根據媒體的影響程度和對中共當權者的親疏關係,分出不同的高低。同樣是採訪報道,海外記者就有許多國內記者所沒有的特權,即便外國記者其特權也不盡相同的。

國務院頒佈的《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外國記者在華採訪規定》今年一月一日正式實施,根據這個規定,外國駐華記者在中國境內可以自由採訪,而且範圍不僅僅限於對北京奧運會,也包括政治、技術、文化和經濟等領域的報道活動。當然,國內記者是絕對沒有這些權利的。

但外國記者並不領情。八月一日北京的駐華外國記者協會公佈了一項調查報告,接受調查的一百六十多位駐華記者當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認為中國的報道環境沒有達到國際普遍接受的標準;百分之六十七的記者認為中國政府沒有履行其今年年初做出的給予外國記者更多報道自由的承諾。另外,參加這項調查的外國記者當中還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反饋說,他們從今年一月以來在報道工作中受到了中國政府部門的某種干預和限制,其中包括跟蹤監視、恐嚇騷擾、非法拘禁、和對記者本人以及消息來源的暴力侵犯。部分外國駐華記者認為,儘管國務院的新規定已經實施半年多,但是他們在公共場所採訪諸如抗議等敏感事件的時候還是會被官方禁止。他們在深入報道少數民族等敏感問題的時候,還是會遇到很多來自行政部門的阻礙。

八月六日記者無國界在北京奧運組委會的總部對面舉行記者會,要求釋放近百名中國記者和網上異議人士,隨後舉行了示威抗議。八月七日保護記者協會也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指責中國政府沒有信守承諾。十月十日,中國信息科技領域的一名網絡專家與人權組織無國界記者和中國維權網合作,發表了一份題為《進入網絡審查中心》的研究報告,詳細披露了中國當局如何對網絡信息進行審查和監督。

有人不解:為何北京政府做出的「莊嚴承諾」不能兌現?其實北京對外國記者的所謂「承諾」,是一種慣用策略,打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敷衍國際壓力,根本就沒有一絲一毫開放新聞自由的意思。控制新聞的整個機制還是在照舊運轉,雖然個別敏感人物接受了外國記者採訪,但是國家機器的主體保持著制度慣性,這也解釋了地方或者部門更敢於肆無忌憚的對付外國記者。

中國人經過半個多世紀一黨專制的煎熬,對其「好話說盡,壞事做絕」的統戰伎倆是有所體認的,不會再一廂情願的把中共的說辭當真,因此當他們面對外籍記者採訪的時候,依然是顧左右而言他,……這種瀰漫於全社會的恐懼心態,恰恰是中國社會沒有言論自由的寫照,更不要說中國一直是世界上監獄關押記者最多的國家。肇始於黨文化的全社會造假風氣,現在要期待中共改變行為方式–按照國際標準信守承諾,本身就是異想天開。

就像自由是不能分割的一樣,當中國國內記者不能享有同等權利的時候,中國政府給外國記者的所有承諾都是虛假的。相信在北京採訪十七大的外國記者對此會有新的體認。所以,外國記者需要的不是「特權」,他們幫助中國同行爭取同等的權利,其實也就是在維護自己的權利。

轉自《動向》2007年10月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