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行家】圖畫紙的演變(一)

楊恩生 摘譯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 ,

十六、七世紀:

許多粉彩、素描作品是需要依賴有色紙來畫,而少數的水彩畫加再十七世紀時,已經知道使用有色紙張的妙處。

棕色紙 Brown paper

棕色紙的原料較白色寫字紙為髒、粗糙纖維也較差,製造過程也較不精緻,擊打不足。他的原料是破布、縫過的布、粗布、厚布、防塵布、帆布、羊毛與絲織品,但有時亦把羊毛和絲混在大麻、亞麻和棉繩中,作為原料的一部分,或者是用粗碎布與廢繩。


Thomas Girtin以藥筒紙所繪的<修道院之黃昏>

棕色紙沒有一定的棕色,有淡或深的牛皮色、羊毛原色、乳酪色、灰色、棕色、端視其原料顏色而言。棕色只是紙業的主流,容易製造,便宜且能滿足各項需求,他主要的特性為紙質韌性好,常被用做包裝紙。不過比起白紙,棕色紙的紙質較差,價格便宜,部分且經過上膠;而上膠需更多的時間和材料,但卻使其增加韌性與防水。

由於棕色紙容易購得及其詳細分類的中間色調,使他深受畫家們所喜愛。他粗糙的表面,對於軟性材料的使用,如碳筆、粉筆、腊筆等,是十分優良的。中間色調的棕色紙更可加強明暗對比的效果。
介於白色紙與棕色紙之間的是白棕紙(White-brown)。白棕紙的性質可再1778年的畫家手冊上看到。

藍色紙及其他顏色的紙

長久以來,藍色紙一直是用來包裝的廉價紙,眾多用途之一就是用來包裝糖,以顯示出糖的白色。由於藍色紡織品再十七世紀的普遍使用,使得藍色破布容易取得,尤其易得自水手衣服,進而使藍色紙十分普遍。到了十八世紀,藍色紙染劑可加在擊打槽、紙漿槽或上膠槽內。藍色染劑事實上是深青色(Smalt),或是摩細的藍玻璃粉或有機物的藍色添加物,如藍靚(Indigo)、紫漆(Turnsol)、大青染料(Woad)與普魯士藍(Prussian Blue)等。

藍色紙與棕色紙有類似的功能,可用於裝飾紙、壁紙及畫紙等。1688年“尊貴的筆~一書中的作者曾提及}用藍色紙做腊筆畫時,細藍色紙用淺色較佳,否則會顯晦暗。”
除了主要的藍色與棕色紙外,其他顏色的紙雖然稀少,還是有製造的。製造時和藍色紙一樣,只要慎選破布的顏色、或在擊打槽、紙漿槽、上膠槽中加染劑即可。

特種紙張

在特種紙張中,藥筒紙(Cartridqe paper)與壓力紙(Press paper)是較特殊的兩種是合作畫的紙。
十九世紀初,藥筒被用來當畫紙。起初,藥筒紙適用於製造槍炮的彈藥,把火藥與鐵砂包住,它必須韌性質佳以承受製造藥筒時的扭曲,亦須康價。另外,由於它是一種消費性物品,既不必漂白,亦無須精製。

壓力紙的使用,是源於十七世紀由毛織工廠熨壓布而產生,是一種光面紙。打光起初是由槌擊完成之,到1695年,才有新法。而,紙張與紙版的美化要用打光、裁剪及磨平其表面,如此方可得到較好較細的效果。

十八世紀的製紙:

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初紙的產生因擊打器的開發而更加快速。

布紋紙 Wove paper

布紋紙是由英國十八世紀下半期最成功的造紙業者 James Whatman介紹給西方製紙業的。James Whatman的布紋紙,首次使用於1757年。在1785年之前,布紋紙尚鮮為人知,此後十年才逐漸使用。製造布紋紙時,它技術上的困難度是造成初期性量少的主因,例如布紋紙的紙模,其結構須要新的設計,在木架與原有絲網之間加上額外的金屬絲以支持之,否則,模內的紙槳會不均勻,透光時會有木框的痕跡。另外,改變紙漿的擊打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但此項方式會使製紙的成本增加,轉嫁於消費者。故布紋紙在當時,並不是廉價紙張。

銅版紙 Plate paper

十八世紀的資料顯示,銅版薄紙且柔軟,上膠較少,在銅版印刷時用。雖然現在銅版已與布紋紙合用,但早期是有平行水印的。1797年,大英百科全書中銅板紙的定義為:”柔軟且品質均勻”,”自然的白色,有均勻顆粒”,”與銅版緊密接觸”,十八世紀銅版紙上輕膠,十九世紀起即不再上膠了。

英國的印刷品在1760年之後,戲劇性的大量增加;而受到人歡迎的印刷技術,則包括了:銅版明暗色調法、軟底蝕刻法(Soft-ground etching)、點刻法(Stipple)及銅版蝕刻法(Aquatint)。這些豐富的銅板效果,提高了用紙張印刷的興趣。自1773年Whatman公司曾為收藏家而特別製造銅板紙,稱為博物館紙(Antiquarian paper),其規格為53〞x51〞,這是博物館協會委託製造的。它須符合下列規格:

1.須使用平滑且良好的材料製造,厚度不夠。
2.不上羊皮膠,也不用明礬漂白。
3.使用小山羊皮(Kid-leather)製成的膠,紙的表面要像法國紙。

在當時,已有許多植物學、動物學的插圖,以銅板印刷方式呈現,在黑色版印完、乾燥後,以水彩逐一著色。既可避免多色套版的繁鎖,又可保留手工著色的偶然效果。

繪圖紙 Drawing paper 即水彩紙

所謂繪圖紙,在十八世紀成為可用以繪圖的紙的通稱。然而在1800年左右,用來專指水彩畫所使用的圖畫紙。我們所說的水彩畫紙,是目前最接近的說法。

新的繪圖紙是厚且上硬膠的布紋紙。根據1812年的文獻記載:「英國畫派中現有的藝術家,多年使用水彩繪畫,…….這可能被視為一種新的藝術」。畫家對於水彩畫感興趣約始於1760年左右,事實上,水彩畫已經不是一種新藝術,因為它已為人使用了多年且仍在使用。即透明水彩已普遍用於彩色印刷或在已有輪廓之圖畫上著色。

「透明水彩」可依顏色自行創造其本身的形與像以更自由地表達,而改善了英國人過去兩、三百年來習慣於以線條記錄細節的缺失。在十八世紀以前,少有畫家使用繪圖紙,然而畫寫紙通常很光滑,而許多畫家如根茲博羅(Gainsborough)反對使用有平行印痕的紙,因其易於積存墨水或水彩。根茲博羅起先選擇書寫紙,後來發現書寫紙吸收水彩和墨水過多,乃將書寫紙上膠,上膠方法便出現在那當時的藝術家手冊中:「一品脫的清水加四盎斯的明礬(Rochalum)煮到明礬溶化;或是兩夸脫的水,加入半磅的明礬。加熱至明礬溶化,再將之用棕色紙過濾,以便使用。使用任何顏料之前,應先用這些水把畫紙濡濕,可防止顏料的滲透,並增加色彩的光澤與美觀。」除此之外,另一例是以魚膠用水煮沸,直到它顯得粘膩,在繪完輪廓後,趁熱把它塗在輪廓內,必要時可重覆使用。此法可用於紙及緞。

藝術家可選用任何他們喜歡的紙繪畫。例如Gainsborough便用時使冊書寫紙與印刷紙來作畫。1796年,Girtin便開始使用當時稱為「藥筒紙」的紙來畫水彩畫。這種紙厚而粗糙,是由多種原料混合製成,價格較廉,無紋路,顆粒較粗,呈褐色的色調。同時代的許多人都曾使用過藥筒紙來畫水彩,但以Girtin所使用的視覺效果最好。1802年他去世時,許多轉業及業餘畫家,紛紛開始找尋藥筒紙,以滿足他們的喜好。紳士雜誌曾載述:「Girtin是首信以藥筒紙來介紹繪畫者,這樣可避免有色紙普遍存在的多種污點(指紙上的色斑、繡斑等小點)。」

1870年左右,另一種紙「荷蘭藥筒紙」(Dutch Cartridge)逐漸受到畫家的喜好。荷蘭藥筒紙是一種較厚的紙,比Girtin使用的粗糙紙品質好,而通常這種紙是白色的且顆粒必須略大。雖然顆粒略大會使紙質較為柔軟,但如缺乏這些顆粒, 鉛筆的痕跡將會很難以留下。對於水彩畫而言,紙張的顆粒是非常重要的,稍微不規則的顆粒增加光的反射,可以加強光的震動感與明亮度。紙帳的厚度也很重要,繪畫所涉及的技巧,如刮、擦、洗、抹等,都必須較厚的紙張。 John Varley就曾說:「對水彩畫而言,藥筒紙所具備之性質、厚度與紙紋均甚重要。倘若使用薄的布紋紙, 最好先將兩三張紙粘在一起,但這樣則比厚紙皺。」

(本文轉載自《水彩雜誌》秋季號1994第五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