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李野:再評中共之三——計劃生育(中)

【大紀元1月30日訊】三、逆向淘汰

前文我們講到了「計劃生育」使我們性別比例失調,使我們加劇了老齡化的社會壓力,而更可怕的是,它還會將我們民族的種群,進行反自然的逆向淘汰。

「逆向淘汰」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將好的去掉,將壞的保留(雖然不是十分準確,但大體意思還是可以比較直觀的反應出來)。我們再回頭來看看,前文中我列舉的,中共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王國強的講話。他說在農村可以生1。5個孩子和兩個孩子的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2。9%和9。6%。再加上佔總人口1。6%的少數民族地區,一共有64。1%的人口,是不實行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的。那麼這些可以生更多孩子的人,在中國是處於甚麼狀況呢?是處於經濟上相對落後,生活在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較差,自然環境相對惡劣的地方。那麼問題就出現了,為甚麼在條件較好的地方的人要人為的少生,反而客觀條件差的地方卻可以多生(本人在這裡絕對沒有歧視農民的意思,只是想借這個客觀事實說明「計劃生育」政策的不合理性)?

眾所周知,人口素質取決於兩個大的方面。其一是要保證新生兒本身身體上的健康,也就是保證人的自然素質質量,體現在各器官發育良好沒有先天缺陷和殘疾。其二是要保證人要可以充分接受後天培養,這是保證人社會屬性素質的良好發育。當這兩方面都搞好了之後,人口的素質也就自然的上去了。

可是在醫療衛生條件差的農村,在知識匱乏(中國人的性知識全民都很匱乏)的人群中,首先就很難保證新生兒的先天素質。而基礎設施和教育水平的差,也直接影響到人的後天培養(有人會列舉,很多重點院校的優等生是來自農村的例子,來抨擊我的說法。可是這只能說明在應試考試中的結果。另外我們不能以偏概全,我們要從全國的整體的角度去看。畢竟多數高等人才是來自城市,畢竟大多數農民,在各個領域裡確實被甩到了後面。雖然,造成農村的落後也是人為的,也是共產黨統治造成的,但是這個問題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之內,我們現在僅以目前的客觀情況來說明「計劃生育」這個問題)。那麼讓有這麼多不良幾率的人群,有更多的生育機會。對整個國民素質的影響是很大的。會從整體上拖住全民素質的提高。

另外,其中還有一個更值得人們重視的問題,是中國農民固有的留戀土地的情結。這個情結使農民的活動範圍相對較小(就算現在打工的興起,農村大範圍的流動人口總數也沒有超過兩億,而我們一共有九億農民)。這樣的事實,造成了農村青年的擇偶範圍較小。經常是前村的青年與後村的青年結婚(這種情況相當普遍,而且越偏遠的地方就越是如此)。這個情況在遺傳學角度上來說,絕對不是甚麼一個好的現象。大家都知道,近親(近血緣)繁殖的後果是很嚴重的。世界上一些瀕危物種,我們都是千方百計地使它們的種群擴大,目的就是為了拓寬它們的遺傳基因譜,以達到不讓其退化滅絕的。否則,一旦低於某種臨界點,一個物種也就會消失。人也是自然界裡的一種生命,自然也逃脫不了這個公平的自然法則。理論上講,血緣越遠生育的後代越好。而上面說到的,農村青年擇偶面窄,顯然是與這一自然法則相悖的。長此以往,勢必也會造成我們民族的退化。因此,讓這部份人群有更優越的生育政策,顯然也不是很合理的。

還有一種我們經常看見的危機,也是與逆向淘汰有關。大家可能都聽說過,白血病是一種「絕症」,一旦得上很難徹底治癒。以目前的醫學技術,唯一有可能治療或者說長期延長患者生命辦法,就是移植骨髓干細胞。這樣的成功手術在國外也已經很普遍。但是在國內的患者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為甚麼?是因為「計劃生育」。

人體所有的器官和組織的移植,都存在異體排斥的問題。因此我們輸血需要找血型一致的來輸。這個骨髓干細胞也是一樣,不是甚麼人的都可以直接用的。也需要找到能匹配的才行。而大自然本來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那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兄弟姐妹甚至我們的子女。而提取骨髓干細胞的黃金年齡段,一般是在18—55歲之間。也就是說,最理想的捐獻者,其實就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們。可是「計劃生育」使我們沒有了兄弟姐妹,因此也就斷送了得上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淋巴瘤、地中海貧血、重症放射病等一系列疾病的人,簡單的生還或者延長生命的途徑。因為到骨髓庫裡去尋找匹配的干細胞,成功的概率跟中六合彩差不多。而且即便是找到了,普通人又有多少能夠支付起這個費用呢?從這一點上來說,「計劃生育」實際上是在變相的淘汰我們自己。

還有一個發生在中國大陸普遍的社會現象,也是因「計劃生育」而引起的,那就是晚婚晚育。這個「晚婚晚育」從醫學和遺傳學甚至教育學的角度上說,對人類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根據現代醫學結論,人體男性在18週歲就完成了所有的生理成長髮育,女性在16歲就完成了這一過程。因此很多國家的婚姻法,也將這個年齡定為法定婚齡的底線。但是這個尺度只是從生理角度的判定,而人還有不同於其他物種的社會屬性,因此要達到生理和心理全方位的成熟,還需要再後推一段時間,具體多少因人而異。但僅就生育這個問題,醫學專家的結論是,女性在24—28歲這段時間,是生育的最佳時間(該知識來源於,當初我在中共計生委學習班的學習,生孩子之前「合法」的准父母都要去的)。這個時期的母體,能最大限度地為胎兒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

而晚婚晚育的後果就是出現高齡產婦。還是來自於當年的學習班,記得老師說了很多高齡產婦生育的嚴重後果,對母親和孩子都是十分不利的(具體的記不清楚了,不過所有成年人都會有這方面的常識)。既然大家都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而且後果還很嚴重。可為甚麼共產黨明知道不對,還要鼓勵引導大家都變成高齡產婦呢?正常的解釋就兩個,要麼共產黨顛倒黑白,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顧人民死活(將人口減少到其認可的程度,以減少包袱)。要麼就是共產黨為我們民族的退化,提供各種方便條件,來毀掉我們中國人。

以上列舉的,環境條件差的地方放寬生育政策;近血緣關係的生育政策門檻放低;人為破壞基因譜,降低個人抵禦疾病威脅的能力;人為引導生育走向高齡化等幾方面問題,其實就是共產黨在人為地,破壞中華民族的繁衍和生存的能力,是一種逆向淘汰。而該範疇的危機絕不僅僅限於上述四點,只是因筆者的知識有限,不能一一列舉罷了。這種罪行對我們民族的危害,是最惡毒的也是非常深遠的。

四、對中華文化的影響

是不是有點扯遠了?「計劃生育」都能跟中華文化拉上關係?各位請聽我細細道來。中國傳統經典裡,首先強調的是「孝」。而在講到孝的問題時,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聽我說到這,那些一直在大陸生活,並且已被徹底洗腦的「知識青年」,就會說我是個封建的土老帽。都甚麼年代了還想著這些傳統糟粕。我想說這些話的人,請你們先耐一下性子,聽我把話說完,看看到底是我土還是我說的有道理。這句話我的理解是:人一生之中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能忘記自己的根本。甚麼是根本呢?對於普通人簡單地說,就是自己的父母。因為沒有他們就不會有我們,所以我們永遠也不應該忘記他們。而一方面,我們不能忘記他們的人,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忘記他們的行為。甚麼行為?這裡指的就是,生我們的這個行為。那麼我們用甚麼來行動來表示,我們不忘記這個偉大的行為呢?就是也要去生育我們自己的後代,好讓我們的家族以至於民族,能夠源遠流長經久不息。

再仔細的歸納一下就是,聖人們當年的意思,絕對不是後來共產黨所污蔑的那麼狹隘(就是為了接戶口本為了傳宗接代)。而是用一種道德標準,去約束天下所有的人,關愛長輩關愛生命,並且把生育繁衍這個問題高度重視(在當時的那個年代,人類還是比較脆弱的。看一看中國歷史,在東漢中葉全國人口曾經達到了5000萬。可沒過幾十年,在三國混戰的時候,就已經減少到了1000多萬;再看看世界歷史,中世紀的黑血病,曾經至少奪去了當時歐洲一半人口的生命。如果我們的祖先,不高度重視生育問題,如果不教化我們關愛生命的話,我想現在我們都沒有機會在這裡叫喊了)。而且這個問題在今天,仍然有其實際的意義。看看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沒有人為的限制過,本民族人口的發展,更沒有實行強制生育政策的政府行為(包括比我們更擁擠的印度、日本)。恰恰相反,很多國家還在鼓勵適齡人口生育。而且縱觀當今世界,能夠在國際舞台上,位列主流行列的,或者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國家,其最共同一致的特點就是,它們都是人口大國。我們中國能取得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地位,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因素,就是我們擁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我們民族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經歷過多次外族入侵的事件。有些時候甚至在領土上被完全消滅(元、清),但是我們的民族沒有被滅絕,反而同化了敵人,並且還保留了復國的機會。這些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我們民族數量上的優勢。所以以現在的視角來看,當年聖人說的這句話,不但不土而且是應驗了兩千多年的真理,是很有遠見的。

現在的「計劃生育」,就是要走一條背離祖先傳統的道路。並且這條路也同時違背了現代法理和人權準則。而「計劃生育」對傳統文化的影響還遠不至此。如果「計劃生育」繼續執行下去,在不久的將來,「伯伯」、「叔叔」、「姑姑」、「舅舅」這些人際關系將徹底消失。我們的子孫在讀歷史小說的時候,就只有藉助圖解,才能搞抽像的清楚裡面的人物關係。而可憐的他們,在自己的父母去世之後,就再也沒有了能夠與他們共同回憶過去的親人。他們會一個個孤獨的度過生命的後半段。也因此,中國人用幾千年時間,創建的社會結構將徹底毀滅。我們中華文化的「家」核心,將會隨著家庭成員的缺失而自然消失。那時的中國社會就會完全改變,我們也就徹底中斷了與本民族歷史的實際聯繫。

本來「團結友愛」、「助人為樂」、「成人之美」這些成語,是我們民族所推崇的道德標準。可是由於「計劃生育」的出現,我們新生代的獨生子女,已經逐漸變成了「懶惰」、「自私」、「冷漠」、「孤僻」的代名詞。就拿我三歲的小女兒為例,我曾經問過她:「如果將來再給你找來個弟弟或者妹妹好不好」?她回答說:「好」。我又問:「但是有了弟弟或者妹妹之後,你吃蘋果的時候就要分給他一半」。女兒回答:「她要敢搶我的,我就殺死她」。這是多麼可怕的聲音。

不過,我想如果我真的再有一個孩子,她是不會真的去殺的。因為她的年齡還處在,只會說不會做的階段。更重要的是,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當比她更小更脆弱的生命出現之後,她也會去本能的關愛,而且他們會在相互嬉戲玩耍的歲月裡,因從彼此那裏得到的美好幸福,而忘記少吃一半蘋果的損失。我的成長經歷告訴我,我覺得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就是小時候在奶奶家,跟其他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玩耍的童年時代。我們那時候沒有甚麼玩具和食物,但是還是覺得那個時候真的是很幸福。我還算幸運,雖然我的媽媽不能為我提供兄弟姐妹,但是至少奶奶和外婆還可以提供。可是現在的孩子,連他們的奶奶和外婆們,也已經不能為他們提供玩伴了。

人從自然角度說,應該是喜歡群居的(城市和村落都是自然形成的)。從社會角度說,人也是需要廣泛交流的。可是現在的中國人,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失去了這樣的環境。而且沒有了童年時的集體遊戲過程,對人的心理成長、個性培養、道德修養、互助精神、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發育成熟是極為不利的。再加上前文所述的,將來擇偶面成幾何級的縮小,我們的基因庫也在不斷萎縮。先天後天同時塌陷,離我們亡國滅種之日也就為時不晚了。而最令我痛心的就是,我們的祖先在兩千五百年以前,就知道了問題的答案。他們怕我們糊塗,於是在書本裡記錄了下來,告訴我們該如何去做。我們也按照這個答案,認真地執行了兩千五百年。歷史證明,這是千真萬確的東西。可我們今天卻要仍掉它去走向毀滅。也由此可見,文化的興衰對一個民族是多麼重要啊!

五、人工強制流產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男女平等已成為世界共識。這個男女平等這一問題,筆者的理解是,決非一刀切的絕對平等。因為男女本身差異很大,不可能以簡單的標準平等絕對化。比如男女在力量上的差異,在耐力上的差異,就絕對不能按照同一標準對待。這個平等更應該是一個意識上的平等。我們都是同類,只因自然造化使之有別而已。因此我們要互相關愛互相尊敬,男女和諧人類之大幸。

如上所述,女人在生孩子的問題上是享有專利的。而且她們在這個事情上,付出了我們男人無法體驗到的痛苦與艱辛,她們為我們人類的發展繁衍,付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一點是絕對值得我們男人尊敬的。

生孩子是一項很複雜的工程,如果詳細描述講解,恐怕也能寫出不止一部《紅樓夢》那樣規模的篇幅。這個過程是需要女人,用身體的各個部份全力投入才能完成的。而且正因為這樣,這個過程也是影響女人身體健康的重要事件。很多專家的文章裡都描述過,女人雖然平均壽命長於男性,但是女人生命最脆弱的時期之一,就是妊娠這段時間。我們也經常在藝術作品裡見到,醫生詢問家屬是保大人還是小孩的情節,這就是對這一危險情況的具體描述。

天下萬物的母親莫不如此。而人由於大腦發達,使之頭部與生殖器之間的比例,嚴重的不相稱,從而使人類母親的危險,明顯高於其他母親。而且不單分娩對女人生命的威脅很大,在整個妊娠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對她們有著巨大的影響。「人工流產」在中國是個家喻戶曉的事。我們平時都沒怎麼重視過。其實人工流產對女人健康的傷害也著實不小。因本人並非專家,所以就不詳細闡述,但為了說明主題還是要略提一二。首先,「人工流產」就是人為的終止妊娠。雖然受精卵(或者叫胚胎)是取出來了,但是女人的身體的所有機能,還是按照原來的自然規律在繼續運行。身體的各個部份需要一段時間後才能「偵察」到妊娠結束,它們才會逐漸恢復常態。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假預警」。而且由於人類的性行為不同於其他物種(其他動物只是為了生育而交配,人現在發展到了為了性慾而性交),往往一生中會頻繁受孕。要是在其他的國家裏,女人可以自由的選擇生下孩子或者流產(也有傷害,但是那是自我選擇的,正常人是知道後果的,選擇了就是表示接受後果)。可是在中國大陸,只能無條件的選擇人工流產(生過一個孩子,或者是沒有准生證的時候)。這樣就有可能導致頻繁人工流產,也就會頻繁的改變人體的正常生理反應(這種「假預警」發生的多了,就會引起身體的系統紊亂)。那麼這些外傷和內傷的積累,必將會影響到女人的身體健康(因為這種強制流產,是不享受法定休息假期的。往往是離開手術台,就要馬上投入到工作中。由於得不到應有的休息和專門的呵護,感染、併發症也就會很容易產生)。甚至導致一部份女性終身失去生育的能力。可以想像,那一定是一種很難過的滋味,儘管我們可以不生,但是我們不能沒有這種能力,因為這個是人人都有的與生懼來的本領。

可是共產黨在憲法裡,高喊著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兒童權益。在現實中卻不顧女性健康,廣泛的強制的採用人工流產。據說還有工人流產懷孕5個月以上孕婦的事情。這跟在活人身上摘走器官的性質也就差不多了,而且這也就是實實在在的殺人(5個月以上的孩子,應該已經有人的特徵了)。難道這就是「保護婦女兒童」?(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