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名築

楚蜀通津 酉陽雄鎮——王村古鎮

湘西是一片山水秀麗、風情萬種的土地。土家族、苗族的人們世代在這裡生息,也為這一片明山秀水增添了很多奇異獨特的民族風情,而那些歷史悠久的古城、古鎮,更為其留下了濃濃的文化底蘊。

在永順縣城南26公里的酉水北岸,有一座具有2000多年曆史的湘西古鎮,是秦漢時期酉陽城舊址,也是土王的古都。五代十國時,名溪州,又稱下溪州,彭氏土司王朝建於此,故名王村。王村因瀕臨酉水,從而有舟楫之便,可以上通黔川,下達洞庭,自古為永順通商口岸,有「楚蜀通津」之稱,數百年來一直是湘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一座有濃郁土家族民族特色的文化古鎮,位列湘西四大名鎮之一。

古鎮依山傍水,山勢由東北斜向西南,山勢高陡,雞公山、諸文山位於古鎮周邊。北面是方圓1平方公里的石林,迂迴曲折,山峰如刀劍般銳利。由於王村瀕臨酉水,富有土家風格的吊腳樓依山逶迤,臨水而建,層層重疊,從岸邊到山腰,古樸典雅,鱗次櫛比。五里長街在民居之中,由青石板嵌成,同樣依地勢蜿蜒伸展,經由歲月的風雨,青石板泛出清冷的光澤。石街的盡頭是酉水碼頭,可通往猛洞河。

「溪州銅柱」是王村著名的歷史遺蹟,公元939年,楚王馬希范與溪州刺使彭士愁發生溪州之戰,彭士愁戰敗,於公元940年,即五代後晉天福五年,同馬希范議和,締結盟約,鑄5000斤銅柱為證,將把戰爭的經過和議和的條款,鐫刻於銅柱之上。

這根銅柱重五千斤,高一丈二尺,下端圓形,上端為正八方形,柱身中空,內部原是用馬氏時期所鑄的錢來填空,清朝時,柱上銅頂被盜,沉於江心,內部銅錢業被盡數偷走。北宋天禧元年,曾重立銅柱,在其上又刻了一些土官銜名。清光緒時,永順府知府張曾揚建亭保護銅柱。民國年間亭被毀。銅柱的銅質精純光潤,上刻3000多字的《復溪州銅柱記》,字體秀麗,雖歷經千年風霜侵襲,依然清晰可讀。而土家族人則視銅柱為神物。

土家人的織錦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織錦在當地被稱作「希蘭卡普」,是花被面的意思。這些織錦色彩鮮艷絢麗,除做被面,也可作壁掛、沙發套、挎包等家居用品,土家人將其特有的民族風情溶於織錦之中,毛古斯舞、猛洞河的風光,都是織錦的主要內容,是土家人的一種民族藝術。在王村臨街的作坊裡,姑娘們在作坊的織錦機前瀟灑地飛動雙手,而那古老織機的聲響則是古鎮特有的天籟。

歲月悠悠,古鎮已經做過一千多年的時光。在古街光滑的青石板上行走,兩邊黑色的瓦簷透過陽光散在路上、身上,風鈴在風中飄響,那種感覺就像走在歷史的軌道上,紅塵已拋在身後,只是用心去體會這一片靜謐之中曾經演繹的故事。@*(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