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天亮前3小時 南灣珊瑚釋苗高峰

【大紀元9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芳綺/恆春報導〕墾丁國家公園南灣海域水溫終年暖和,研究發現,生長在此的尖枝列孔、萼柱、細枝鹿角、束形真葉、圓管星等5種孵育型珊瑚,一年四季都在釋放珊瑚幼苗,其中尖枝列孔珊瑚集中天亮前3小時釋苗,與國外尖枝列孔珊瑚明顯有差異,應為環境使然下的特化現象。

海岸線僅600公尺的南灣海域,珊瑚種類高達200多種,珊瑚多樣性即使澳洲大堡礁、紅薩達姆瑚礁生態系也望塵莫及。每年農曆3、4、5月海底珊瑚集體產卵,萬卵齊發,海域頓成「卵海」,更是壯觀引人,也使南灣珊瑚生態備受各界矚目。

最近國立海生館生物馴養組副研究員、珊瑚學者樊同雲研究發現,南灣海域珊瑚除一年一度集體釋卵現象,還存有整年都在釋放幼苗的孵育型珊瑚,他以5種珊瑚作為研究樣本,發現南灣海域孵育型珊瑚和國外大不同,多集中在天亮以前釋放幼苗,而5種珊瑚釋苗時間也各有不同月週期及日週期,這項發現發表於「海洋生態進展系列」國際知名期刊,獲得不少回響。

樊同雲指出,除了圓管星珊瑚整天釋苗外,束形真葉、細枝鹿角兩種珊瑚雖也整天釋苗,但天亮後3小時、天亮前1小時是尖峰時段,尖枝列孔、萼柱珊瑚只集中在天亮前3小時釋放幼苗。

樊同雲說,在國外,細枝鹿角珊瑚天一黑就釋放珊瑚幼苗,但南灣細枝鹿角珊瑚卻在天亮前釋苗,一樣種類的珊瑚卻有如此大的差異,他認為這是細枝鹿角珊瑚為了適應南灣海域環境,所演化出來的一種特化現象,反之,也意味南灣海域生態環境特殊。

至於珊瑚為何集中天亮前釋放幼苗,目前還未有研究定論,不過樊同雲推論,為了不讓珊瑚幼苗被掠食者捕食,趁著天亮前釋苗,不僅減少被魚吃掉的機會,又有微亮光線引導幼苗著床,一舉兩得。

珊瑚繁殖兩種-- 孵育、釋卵

〔記者郭芳綺/恆春報導〕珊瑚繁殖的祕密,隨著專家學者前仆後繼投入研究,珊瑚生態樣貌也越來越清晰,近年來科學家研究發現,珊瑚生殖策略大致分成兩種,一種是體內授精的「孵育型珊瑚」,一是採取卵海戰術、體外授精的「釋卵型珊瑚」。

一般而言,珊瑚大多是卵生的,每年農曆3、4月月圓之夜,珊瑚便會集體將成熟的精、卵束同時間釋放出來,在大海中漂浮,紅色、白色、橙色、粉紅色精卵束從珊瑚生殖腺噴出,成千上萬的精卵束,將海域染成一片七彩絢麗「卵海」。

一旦精卵束完成體外授精,便會發育成浮游珊瑚幼苗,漂到適合地方著床,形成單一珊瑚蟲,開始珊瑚的一生。珊瑚之所以採取集體生殖模式,則被學者認為是為了提高珊瑚授精機會,後代存活率相對比較大。

但另外也有一種孵育型珊瑚,例如尖枝列孔、萼柱、細枝鹿角、束形真葉、圓管星珊瑚,除先在體內授精形成珊瑚幼苗,也發展出「護幼」的釋苗機制,就是趁著天亮前,避開掠食者捕食,悄悄地釋放珊瑚幼苗,幼苗將循著晨曦亮光,找到一個陰暗角落安全著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