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蔡淑梅:他們為甚麼看不到明天?

【大紀元9月13日訊】新學年剛剛開始,三天內已經接連有兩位十五、六歲的學童跳樓自殺,昨天又有一位零分會考生,因為感覺受到歧視而跳樓輕生。社會各界的反應異常冷靜,傳媒亦處理低調,是怕自殺事件被過份渲染吧!但,本來應該是年輕有為的青少年,何以會變得萬念俱灰,非死不可呢?

天天有人自殺,老老嫩嫩的都有,他們身份不同,背景各異,但究其原因,始終離不開那種對自我的徹底否定。他們極度悲觀,對社會和周圍的人失望,深感孤獨無助,最終便以為死就是唯一的出路。

社會上已經有很不少防止自殺的支援組織、心理輔導機構、宗教關懷團體等等,但他們真能拯救一顆銳意求死的心靈嗎?懂得主動求助者,其死意一定不堅,所以,如果能夠扶他們一把,就可以重新做人。但那些決意尋死的人,誰又幫助得了?

歸根究抵,他們為甚麼會如斯絕望,看不到明天?富裕生活把人的心靈掏空,當生命找不著意義,生存就會失去了基礎。人類是群體動物,社會各個方面的人和事都是緊緊相扣,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政治、經濟等等看似不同範疇的工作,同樣都是由人來推動,若果主事人只依個人喜好,或為討好上司來執行任務,無視受眾真正的需要,結果就只會跟市民愈走愈遠,釀成嚴重的分歧與災難!

香港投放在教育上的資源絕不在少,但每年自殺的學童和老師,卻又不斷地增加,為甚麼呢?每次聽到教育高官們振振有詞地推辯:「這些都是個別事件,與教育制度無關!」我就不禁心頭一慄,為那些仍然要在教育制度之下苟延殘喘的萬千蒼生難過!世間悲劇之所以能夠不斷重演,不正是由於那些始作俑者大言不慚,錯不肯改,弄權作弊之過嗎?

那些高高在上的技術官僚,巧立明目地設計出各式各樣的「銜接課程」,以為找到地方安置這批讀書不成的學生,問題就會自動消失,而市民亦不能再埋怨政府沒有做事。但這些表面上看似週詳的安排,對一般青少年,作用究竟多大?

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中學習能力最高、適應能力最強的黃金階段,不在此時好好地發揮一己潛能,學習一技之長,往後要重頭來過,就會十分艱難。我不敢說政府所設計的課程完全無用,但對學生來說,是否學有所用,卻是影響一生的事情,怎能不認真處理?

社會重視學歷,令大部分人都積極追求學問,當然是好事。然而,非學術性的勞工,對社會的作用同樣重要,絕對不應被視為低人一等。其實,職業無分貴賤,只要懂得享受工作,則無論賺錢多少,也一樣可以活得快樂。

人心的空虛,緣於自我的失去。世人的生活忙碌紛擾,終日跟著別人走,聽從別人的指示,追求這樣的目標,滿足那樣的要求;營營役役過後,竟然不知身處何方,所為何事!生存的意念一旦動搖,死亡的念頭就會生起。生死一念,當人在迷惘困惑之時,除了自己,還有誰可以化解?

返本歸源,生命的教育,應該由孩童時期開始,不過,要教導孩子珍惜生命,父母師長們就非要同樣熱愛生命不可。社會多一分祥和,人與人之間守望相助、互相關懷的精神,就自然會流露。但,這在功利的社會裏行得通嗎?

叫人珍惜生命,不過是一句空話。假若那一眾教育官僚、達官貴人們,少一點偽善,多一點良知和遠見,我們的下一代,或許就會有機會找到希望,看得到明天!@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