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濫竽充數

文哲
font print 人氣: 1246
【字號】    
   標籤: tags:

戰國時代的“齊宣王”很喜歡聽人吹奏「竽」這種樂器,尤其偏好三百人的大合奏,所以養了一堆宮庭樂師。當時有個自稱“南郭處士”的人知道了,雖然他根本就不會樂器,也厚著臉皮前往應徵,不但得到為齊王吹竽的工作,並且深穫宣王的喜愛。他每天混在眾多樂師裡,張嘴假裝吹奏,就得到優渥的待遇,他的朋友對他際遇都很羨慕。

後來“宣王駕崩”,由閔王繼位。閔王雖也喜歡聽人吹竽,但角度不同,他欣賞的是獨奏,再加上財政不理想,政府組織必須瘦身,就命令樂手一一排隊獨奏,要從這裡面挑選真的好手。

這個“南郭處士”發現情況不妙,因為他根本就不會吹竽,眼看著就要輪到他上場出糗,一旦被發現真相,只怕連腦袋都不保,為了活命,只好夾著尾巴,連夜收拾包袱溜走,一刻不停留!

* * *
注釋:「濫竽充數」指人沒有真正才學,混在行家當中充數,或指以不好的東西充場面。「濫竽充數」,用在別人身上是譏諷別人沒才能,用在自己身上則是表示謙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戰國時代的越王勾踐所以能滅了吳國,要歸功手下的兩個大功臣,文的叫范
    蠡,武的叫文種。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能只顧自己而不管別人,遇事應多為別人著想,後人就把這個故事引申為“推己及人”這句成語。
  • 我們讚美某人的作品傳神,頗有“畫龍點睛”之妙,就是從這裏取材的。在說話或寫文章時,在最關鍵的地方用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全篇精警傳神,我們也會用“畫龍點睛”來比喻。
  • 春秋時候,吳國的大將軍伍子胥帶領士兵要去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鄭定公說:「誰能夠讓伍子胥把士兵帶回去,不來攻打我們,我一定重重的獎賞他。」可惜沒有一個人能想出好辦法。
  • 成語“一諾千金”就是出自這個故事。現在,我們說人家很重視自己的諾言,凡事說得出就做得到為“一諾千金”,用來比喻說話算數,言而有信。
  • 王羲之年輕時並非當代最有名望的書法家,乃至到53歲時,他仍然非常認真地臨摹古人碑帖,日日夜夜刻苦勤練,經多年不停歇地勤苦練字,因而腕勁沉穩,筆力遒健,寫出的字,真是出神入化。
  • 侃侃而談”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說話時不慌不忙、從容不迫的樣子。侃侃:剛直而從容的樣子。它出自於《論語•鄉黨》。
  • 中華傳統文化中“尊師道”的文化內涵在民間根深蒂固,“程門立雪”這則成語表示的就是尊敬老師,誠懇求學,它來源於《宋史•楊時傳》: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 “開誠佈公”這則成語來源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 唇亡齒寒這個成語故事來自西元前六百多年的春秋時代,講了兩個關係密切,互相依存的國家,如何雙雙走向滅亡的故事,它們滅亡的關鍵就在於一個人性的弱點被敵人攻入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