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性新聞

康敦市力圖走出全美最危險城市陰影

【大紀元7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特稿)高失業率、高犯罪率、高輟學率,紐澤西州的康敦市(Camden)出現在媒體報導上幾乎全是負面的印象。康敦市政府和重建署(CamdenRevelopment Agency)相信,如果外界考慮到這幾年城市改造的工作和成效,應可幫助康敦市走出全美最危險城市的陰影。

高失業率、高犯罪率、高輟學率,紐澤西州的康敦市( Camden)在媒體報導幾乎全是負面印象。重建署興建房舍,藉改變市容,讓康敦市走出全美最危險城市的陰影。//中央社

位於德拉瓦河畔的康敦在二次大戰前後期曾是美國工業重鎮之一,然而,自一九六零年代以降,造船廠關閉、工廠外移,留下的多半是貧窮和教育水準不高的人口,康敦的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糾葛難解,雖然紐澤西州政府和地方人士力圖改造,歷經幾十年的衰頹,振作並不容易。

與賓州的費城只有一水之隔的康敦,在一九五零年代有建造戰艦的造船廠、生產收音機的電機工廠及食品公司「康寶」(Campbells)的食品加工廠,蓬勃的工業吸引許多藍領階級到此謀職及安家立業,當時居民大約有十二萬五千,其中白人佔四分之三,非洲裔人口只佔四分之一。由於由美國南部到此地找工作的多半是非洲裔及波多黎各的移民,康敦的居民結構在一九七零年代有了很大的改變,到了一九八零年,白人只佔百分之三十,非洲裔佔百分之五十一,拉丁美洲裔則佔百分之十九。

人口結構的改變,一方面是白人中產階級家庭移到城市外圍新建的社區,同時也因為城市的經濟走下坡,房地產價值下跌,反而讓它成為窮人負擔得起的地區。魯格斯大學歷史學教授霍華.吉列特就指出,康敦的衰頹反映出美國的「後工業化城市」普遍面臨的問題,而種族、社會階層和教育水準的「隔離」才是使得康敦難以振作的主因。目前康敦的居民有百分之五十三是非洲裔,百分之三十九是拉丁美洲裔,百分之十七是白人,百分之二亞裔,百分之一美國原住民,百分之四其他種族。

在一九八一年到一九九零年間擔任康敦市長,目前任職坎登重建委員會的蘭迪.普瑞馬斯(Randy Primas)向外籍記者說明重建的計劃和工作推展時坦誠:「康敦沒有中產階級。」目前在這裡的八萬多居民當中,有百分之四十二年齡在二十五歲以下。年輕人口多並沒有給康敦帶來太大的希望,因為許多的年輕人是在連餐桌上甚至擺不出食物的家庭中成長。康敦每戶的年平均所得大約在兩萬美元,而許多食指浩繁的家庭年所得還不到八千美元。

學齡青少年輟學率高,也是因為貧窮。普瑞馬斯指出,如果學校能提供免費午餐,也許學生出席率會提高,也會減少街頭遊蕩的青少年。

康敦被評為全美最危險的城市,因為毒品問題和與販毒相關的犯罪問題嚴重。失學失業的青少年涉入毒品犯罪,康敦毒品走私的猖獗也吸引外地的毒蟲。爭地盤械鬥的暴力事件見諸媒體,令康敦更難洗刷犯罪城市的污名。

土生土長的普瑞馬斯是第一位非洲裔人士當選為康敦市長。他說,他在孩童時代曾經看過康敦的繁華,也在求學年代看著康敦走下坡。在擔任市長的九年裡,他就思考如何讓康敦重新振作,但是受限於過去財稅制度的缺失和難有起色的經濟環境。過去這幾年,紐澤西州政府倒是了解到康敦的重振需要援手,所以提供重建財務的支持。康敦重建署一方面興建房舍,讓居住在破敗社區的貧戶能免費移入新居,同時也興建學校,加強教育。重建署另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幫助康敦的居民尋找就業機會。

普瑞馬斯指出,就地理位置而言,康敦與費城緊鄰,距離紐約市也只有近兩小時車程,如果公共設施能改善,商業區能繁榮,應該能吸引產業和住家。重建署積極建設的河畔地區(Waterfront)已出現了實用美觀的辦公大樓和公寓。一九八六年投資五千兩百萬美元興建的「紐澤西水族館」每年可吸引兩百二十萬遊客。他說,重建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及,康敦也不可能短期內改頭換面,這個城市最需要的是讓人們認識並肯定它力圖改造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