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聯大動作 迫蘇修現形

【大紀元7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彭顯鈞/特稿

台聯退出經續會,並不令人意外,這個動作所要凸顯的,不只是台聯與民進黨在中國政策上的區隔,也是台聯要逼迫經續會「搞開放」的本質現形,讓「蘇修路線」成為被檢驗的對象。

會議的結束,也是泛綠內部矛盾浮上檯面的開始。

對綠營來說,是否開放兩岸經貿政策,始終是一個弔詭的議題,其中牽涉到擴展支持基礎和固守本土基本盤的矛盾,過去陳總統在兩岸經貿政策上的搖擺,皆根源於此。

蘇貞昌上台後,的確試圖在兩岸經貿政策上求突破,經續會的召開,不過是這個意圖的具體展現。李登輝前總統早就看出,經續會只有一個結果,就是開放,台聯人士以激烈的手段杯葛抗爭,目的就是逼迫蘇修路線現形。

經續會過程中,掩護「開放」的痕跡十分明顯,備受矚目的企業投資中國上限等議題,台聯在兩岸組的分組會議中擋下後,卻在行政院的強力主導下,在財金組列為「其他意見」。

台聯強力杯葛經續會「搞開放」,也讓行政院面臨如何處理經續會「其他意見」的尷尬,蘇揆不願承諾拋棄「其他意見」的約束力,僅強調政院將負最後的決策責任,更讓台聯找到質疑與操作的空間。

經續會的共識,不是重點,未來行政院和蘇揆如何推動兩岸經貿政策,才是關鍵。蘇修路線能夠落實嗎?蘇揆的中國政策未來能獲得民進黨的普遍支持嗎?無疑都將面臨極大的挑戰。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