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民進黨派系劃下句點?待後續觀察

【大紀元7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二十三日電)民主進步黨全國黨員代表大會決議解散派系,長久以來與民進黨發展密不可分的派系是否就將成歷史名詞?或轉向「運作地下化」、或成立社團法人,另起爐灶?全代會這項不帶罰則的決議,能否有效約束黨內,待後續觀察。

翻開民進黨派系歷史,從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起家的新潮流系,已有二十年以上歷史,堪稱黨內歷史最悠久的派系,因性格鮮明,紀律嚴明,最具戰鬥力,往往也引起其他派系側目,成為爭議焦點。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發起的福利國連線及總統陳水扁為首的正義連線,一九九二年立委選舉時興起,加上近年成立的綠色友誼連線及主流聯盟等勢力,黨內派系始終維持微妙的競合關係,在野時派系共治,時而衝突、妥協,形成民進黨內特有的多元文化。

民進黨執政前,派系的多元文化帶動黨的發展,執政後資源的分配,卻往往引起派系齟齬,也是全代會決議通過的原因之一。

民進黨派系發展至今,不論是否為剛性派系,都各自設立辦公室,定期選舉派系幹部與召開會議,維持一定的組織形態,要一夕間畫下休止符,迅速解散,是高難度的目標。更何況全代會解散派系的決議,並未訂定罰則,能否有效約束,待後續觀察。

此外,派系過去擔負人才培養與募款的功能;遇重大爭議時,先由派系凝聚共識,再由黨主席或黨團總召召集派系領袖,決定黨的立場。這些功能在解散派系後,黨中央如何補位、如何避免「各唱各調」,團結戰力,也是難題。

全代會這項提案的通過,究竟是衝著黨內某派系而來,還是真能解決「黨內利益交換、權力鬥爭」、「不同派系互相傾軋」、「派系成為黨進步的包袱」,後續發展將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