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小天才

游乾桂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裏,我發現我那六歲的女兒,對於繪畫(應該說是塗鴉吧!)有著一股濃得化不開的興趣,每每心血來潮時,總會躲在房裏,畫個一、兩個小時,我自然不敢說,她是「繪畫小天才」,但憑良心說,心裏還真希望如此咧!

  假如我的女兒真的具有畫圖天分,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方式加以培養,才不至於揠苗助長?

★觀念交流道

  一位練得一身好武藝的弓箭手,據說練靶時,多半百發百中,某天鎮上舉行射箭大賽,他也報名參加了。由於他的箭早已眾所周知,因而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孰料就在求好心切與擔心閃失的情況下,他失手了。

  這個故事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期望」與「要求」也可能帶來影響深遠的「殺傷力」。

  每個三至六歲的小朋友,都對塗鴉有著濃得化不開的興致,他們喜歡在書本上、筆記上、桌子上、雜誌上、電視螢幕上,甚至牆壁上,大塗特塗地企圖為生命留下令人難忘的扉頁。

  把這樣的孩子當成繪畫小天才,自然也無不可,因為她的確具有繪畫方面的潛在能力。然而潛能歸潛能,並不意謂著她即是「梵谷第二」,你對她的要求,自然也不能與畫家相提並論。

  我信服心理學家雷爾卡尼的「自然教學法」,一種順其自然的方式,培養孩子對繪圖的情感。譬如說,經常帶孩子出去看雲賞霧、吹風聽雨、種花蒔草,然後鼓勵孩子將自己所見所思所想描繪下來;當孩子到一個風景絕佳的地方時,也可以要求將那風景彩繪下來以為留念。

  孩子喜歡的寵物、關心她的爺爺奶奶、愛不釋手的卡通人物,都可成為她塗鴉的主角。透過這種不著痕跡的方式,孩子很容易自然而然的「戀」上繪畫。

  每個人都喜歡別人欣賞她的作品,因此當孩子完成她「自以為美」的佳作時,請不要吝嗇讚美。雖然那讚美的話語,只有短短的幾句,但對她的繪畫生涯而言,就有可能產生極其微妙的影響。

  孩子的「畫」絕對沒有優劣之分,只要能充分表達她內在的感覺就是好「畫」,不是嗎?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紹了性別認同教育引起的爭論和家長們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護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博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 上篇我們講了2個故事,2個孩子的父親都因爲「安全學校聯盟計劃」中所謂的「性別認同」而將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別認同」是什麽?專家又是如何解讀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編入公立學校學齡前教育課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無偏見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對幼教教師灌輸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觀念。而當幼兒園對兒童灌輸這些觀念時,卻不需要得到家長的許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關係攻擊,是通過解除友誼、排擠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進行的威脅。父母們常常驚訝地發現,關係攻擊可能會出現在三歲孩子的身上。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被朋友推開的經歷可能完全令人費解,並在日託或幼兒園引發焦慮。
  • 這個故事是為了幫助一群8歲孩子,希望他們能再度相信這個世界的奇蹟和美麗—在聽到這個故事之前,他們很難擺脫在網路上看到、令人不安的恐怖圖像。圖像加上難以擺脫的深刻感受,讓孩子們嚇得睡不著—他們尖叫、流淚,也恐懼獨處。
  • 這是忍受多年悲傷和失去後,得以成長的故事。故事歷程和隱喻,對許多艱難情況和不同的年齡層來說,都有所幫助。
  • 《築巢的鳥兒》 適合年齡:兒童。 應對狀況:被迫離開家園。
  • 這是適合大孩子、青少年和成人的故事,目的是為了在2011年日本沿岸遭受海嘯襲擊後,為人們帶來希望並協助加強復原能力。這篇故事也收錄在東京書籍株式會社出版的《兒童心靈成長故事》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