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新聞

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16)

【大紀元5月24日訊】

 七十六 審丑文化的先驅們

  

  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驅,魯迅是新文化的先驅,網絡新偶像則是審丑文化的先驅。

  記得李澤厚的一個叫劉東的學生,寫過一本研究丑學的專著,沒什麼大影響。那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如今丑學能為世人矚目,蔚為壯觀,當然要感謝網絡新偶像。

  老子說,天下皆以美之為美,斯惡也;天下皆以善之為善,斯不善也。

  以前我們愛美,那是因為醜的太多,而且醜得千篇一律。以前我們好善,那是由於惡的氾濫,而且惡得毫無創意。

  並非是我們的美學標準產生了偏差,也不是道德原理出現了裂紋。而是我們懂得了,美與醜的分界更在於生命力的體現,善和惡的不同更在於是否真誠。

  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國際名模呂燕,蘇軾的寧丑派書法,?。瞧瞧,剛舉了三個,我就舉不下去了,就困了,就得說到美籍華人孔祥東了。

  可見,在我的腦子裡,美的東西還是很充斥的,很烏秧烏秧的。

  醜的可值得欣賞的東西太少了,那麼好,現在我們開始審審網絡新偶像的醜吧。

  

  審第一丑,貌醜。

  若說網絡新偶像相貌一般也就罷了,可是人們紛紛要說她醜。其實丑也非真醜,而是在審丑。於是,網絡新偶像愈發醜得傳奇了。就像我們去想像和懷念一兩千年前貂禪和西施的美貌那樣。

  關鍵在於網絡新偶像的容貌引起全國人民大發了一次審丑□症,每個人(或美或醜)幾乎都把她歸入丑者行列。似乎沒有人建議她去美什麼容,這和當年天津奇醜女事件大相逕庭。媒體利用其醜大作文章,掀起審丑高潮。

  

  審第二丑,身丑。

  S,S,真TMD-S。這就是效東施(而非西施)之顰的醜。網絡新偶像就是要用挺胸提臀扭脖這樣的造型來彌補她的貌醜,從而使身丑與之配套和統一。

  所有成功的藝術都有自己的符號。七品芝麻官鼻樑上的元寶白,小丑的紅鼻頭,徐冰的天書,齊白石的蝦墨,王朔小說裡的京片子。

  人們在各種媒體上都能看到這個S。這就說明這S算是審丑藝術形式的一個符號、一種招牌了。

  

  審第三丑,語丑。

  網上的寶典及語錄裡的那些頗可玩味的話語可說是完全超越了韓喬生語錄。中華漢語的某些以前未來得及發揮的潛質因此得到發揚光大。

  

  審第四丑,名丑。

  網絡新偶像的高參曾跟她說,與其在清華BBS上被那些閒極無聊的莘莘學子嘲笑,還不如到天涯去挨全國人民的罵。網絡新偶像還就是這麼做的,確實走對了。

  此後她就要利用她的名聲來為自己爭取一份前途。於是觸電、接受採訪、當代言之類就順理成章。

  她在博客網上一如既往地自戀地貼PP,一如既往地接受著全國博客的謾罵,似乎不這樣,她就不是網絡新偶像了。

  如果在她的博客上的留言全是表揚信,成了個女叢飛,那她離消失也就不遠了。

  所以被人審了醜的,也只能一直丑下去。因挨罵而出的名,也只能在挨罵中維持。

  

  想想以前,我們的文化多麼正經。

  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化,四十年代的整風文化,五六十年代的繼續革命文化,七十年代的樣板文化,八十年代的傷痕與反思文化。

  到後來,就出現了痞子文學、無厘頭的電影,純搞笑的電視節目,大話的語文課本,馮小剛的娛樂電影。

  駭版的歷史,架空的歷史,戲說的歷史,跟歷史算幹上了。

  還有街頭人體彩繪秀,皇馬的中國商業秀,脫口秀,選美秀,秀個徹底。

  到如今,審丑文化來到了。

  

  網絡新偶像注定作為審丑文化的先驅載入中國審丑文化史。

  她的矜持,她的自戀,她的厚臉皮,她的偏執狂,她的手段,她的網語語法,她的衣著,她的事跡,甚至她的車禍,都需要被繼續繼承。

  一切把尾隨跟蹤當成繼承的這花兒那花兒都將過早枯萎。

  只有當超級女聲這樣的群體崛起,

  只有當……,

  只有當我們民族的整體審丑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

  我們才能說,審丑文化真TMD成熟了。

  

  七十七 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虐待生命

  

  我們每天吃魚

  魚眼睛也被拋置一旁

  我們吃鱔魚

  把它釘在案板上剖腹

  我們會因禽流感 瘋牛病虐殺大量家畜牲禽

  我們管這叫「撲殺」

  我們吃胎盤 吃死嬰

  還吃毛雞蛋 還得在廁所外吃

  

  我們踐踏草地

  超度了多少生靈

  我們砍伐森林

  讓多少生命流離失所

  我們製造溫室

  讓北極熊遷移南極洲

  我們修建水壩

  讓那些魚類不能遷徙產卵 斷子絕孫

  

  其實我們每天

  都在虐待生命

  

  那些因虐貓事件而憤怒的人

  是否該去念佛

  那些因虐貓事件而憤怒的人

  是否會覺得自己虛偽

  那些因虐貓事件而憤怒的人

  是否具有正常的邏輯習慣

  那些因虐貓事件而憤怒的人

  是否就是在無聊中尋找意義

  

  縱然公安機關參與調查

  能耐她何

  法律對此沒有任何規定

  何況這是人類本身的問題

  

  只有網絡

  能把這樣的事件無限放大

  只有網絡

  能讓這樣的老女人大放異彩

  

  這件事情的唯一結果

  就是那個類似芙蓉姐姐的人物

  又出名了

  這件事情的唯一後果

  就是那些愛罵街的網絡人士

  又找到了一個無極出口

  

  人類最高等

  所以就有權主宰低等動物的命運

  我們是中國人

  所以我們就可以濫用民族主義情緒

  我們是北京人

  所以我們就可以歧視河南人

  我們是男(女)

  就可以歧視異性

  我們對異性結婚更著迷

  就可以否定同性婚姻

  我們要保護婦女權益

  就可以忽視男性被騷擾 被強姦

  我們要

  ……

  我們

  ……

  我

  ……

  

  ……

  

  其實我們每個人

  每天

  都在

  虐待

  生

  命

  !

  

  七十八 後偶像時代

  

  網絡上又有了新偶像。有人說她是草根偶像、是中國的孔慶祥,有人說她背後藏著一個極高明的策劃,有人說她是精神病的一種、至今無法命名……

  然而,我要說,她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映射到大眾、網民的人心裡,確實不是簡單的幾句諷刺比喻就能打發的。

  

  章子儀有什麼了不起?

  陳紅會演戲嗎?

  一副苦相的徐靜蕾有什麼呢?

  還有那些大量來自朝鮮半島的韓國淘金者又怎麼樣呢?

  楊讕又為我們的文化做過什麼呢?

  張藝謀的武俠電影能告訴我們什麼?

  

  從《非常6+1》到《星光大道》再到《超級女聲》,明星速成體系基本確立。但其共同的特點是媒體操縱。

  看看《開心辭典》,看看《同一首歌》,我們已經產生了趕緊換台的生理感受。

  我們看夠了媒體的炒作,看夠了那些包裝出來的玩意兒,看夠了扭捏造作。

  我們決心站起來對他們說:這些個玩意兒,我們也會。

  

  越來越多的包裝和越來越豪華的炒作使得人們對如此而來的偶像產生了普遍的厭倦。

  當我們一次次被這些明星大腕和他們的作品整得啞口無言,我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

  垃圾永遠是垃圾,哪怕它是上億人民幣打造的垃圾。

  

  網絡新偶像或許也是垃圾,但她是低成本製造的垃圾,比起《功夫》、《英雄》來更有平民、草根氣息。

  所以我殷切希望網絡新偶像能從垃圾堆崛起,達到連好萊塢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正像行為藝術號稱「人人都是藝術家」一樣,在網絡上,人人都可以是偶像。

  無須媒體吹捧,只要自我炒作,一切皆有可能。

  

  在政治年代和專制社會,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因為這樣那樣的事跡而聞名。我們管這些突然屹立起來的人物叫作「英雄」。英雄的出現,大大提高了一個前電視時代精神生活的質量。

  想一想,如果一個時代沒出什麼榜樣性的人物,那麼這個時代是不是有些那個,就跟老天陰沉沉老是憋著不打雷不下雨的,很不痛快,容易得抑鬱症。

  於是統治者需要經常樹立一些忠臣、孝子、烈婦之類的以資傳揚。雖然野史、評書也把他們當作娛樂資料,但他們還是人們的崇敬對象,而不是娛樂對象。他們在神壇上經受著煙熏火燎,還有神性在。

  這就是政治偶像的時代。物質相對貧乏,資訊更是落後。人們還沒有選擇偶像的權利,但還有躲避偶像的機會。

  那些隱居塵世的人,他們不崇拜政治偶像,他們和網絡新偶像一樣,以自己為偶像。

  

  伴隨政治偶像而生的是文化偶像。文化偶像的出現需要更多的歷史機緣。何以選擇你而不是別人,何以你身上的文化元素成為時代的發光點,憑什麼你就能一夜成名雞犬升天。殊不知,這文化偶像比政治偶像要複雜許多。

  王朔是著名的文化偶像,北京製造。京味兒文化是善於製造偶像的一個文化。它即平民,又貴族,既下裡巴,又陽春白。它不光產生了痞子文學,還把很多玩意兒也弄得跟時尚似的。

   王朔之所以能風雲天下,這和他的生活是分不開的。他是個退伍軍人,在大院裡長大,做過倒爺,在部隊當個衛生員。一直悶神兒於小說創作,具有北京人那種渾 不吝的性格,終於在和馮小剛的密謀之下一舉成名,號稱自己在寫《看上去很美》的時候終於可以為自己寫作了。他在性格上有一些自卑和不自信,說自己是碼字 的,這和網絡新偶像那股上帝賜予的自信勁兒真真是天壤之別啊。

  

  從偶像數量上來說,政治偶像屬於鳳毛翎角,他們完全依賴一個時勢甚至是他人的犧牲。而文化偶像就相對來說多一些,任是什麼文化只要迎合了大眾的口味,都有偶起來的機會。

  那些曾經時尚的文化在沒落之後就受到保護,變成國粹,比如京劇、相聲。那些現在依舊時尚的文化,如小劇場話劇、電影,已被越來越多的商業元素所侵染。

  

  於是,我們今日看到的更多是商業偶像。

  他們大多很年輕,具有金玉其內的素質,只需半透明的包裝和生猛海鮮般的炒作,就能在已經春色滿園的大花壇裡綻放那麼一陣子。可是,他們成星的方法太平常了,這或許注定了他們的星途不會平坦。

  

   一個人可以因為一件事名滿天下,這全賴媒體幫助。媒體的目的遠非商業那麼簡單,它融合了政治、文化、商業等諸多元素,才鍛造出許許多多的媒體偶像。像饒 穎,以一個終極受害者形象破土而出。媒體在使很多事情更清晰的同時,又使很多事物變得模糊。事情有真相嗎?或者說,事情只有一個真相嗎?一個案件,一起官 司,一場暴光,一次事故,都可能有一個或幾個手中握有真相的人成為焦點,變成偶像。最後我們只能說,事情不止有一個真相,或者說,事情有沒有真相並不重 要。

  

  當年劉邦看到巍巍乎的秦始皇的時候說,真男人啊。

  而項羽看見秦始皇的時候卻說,我要取而代之。

  無論詩人劉邦還是貴族項羽,他們的成名都依賴於推翻秦朝。沒有秦的歷史,就沒有偶像皇帝的出現。

  可見一切偶像的誕生,都有賴於機會、時機、時勢、命運、貴人相助、瞎貓碰死耗子、歷史的巧合與重複。

  

  然而,在現今的互連網時代,偶像完全可以通過自助方式冉冉升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有了互連網,天行不健,君子一樣可以自強不息。

  

  比如網絡新偶像。

  她的堅持不懈終於有了回報,出名了。用自己的方式,獨特,而且普適。

  人人都可以這樣做,但難保人人都成功。

  就怕一招鮮,下一個新鮮招和使招的人在哪裡呢。

  我們不由得有了類似江湖中人一樣的心理,期待著又一個大俠橫空出手。

  

  一個自助偶像的時代。

  一個口水而不是物慾橫流的時代。

  一個虛無而有活力、無意義而充滿生命感的時代。

  一個以網絡為基礎、以娛樂為主要消費方式的時代。

  一個對媒體、包裝、炒作、造勢無比蔑視和反諷的時代。

  

  總之,這已是後偶像的時代。

  

  也許有一天,我們在街上看到的小廣告不是什麼辦證、機票之類,而是frjj的玉照。

  也許有一天,我們自己也不小心,成為了誰誰的寵兒,成為了大眾的偶像。我們沒必要膽戰心驚、不好意思,想想網絡新偶像,我們就好受多了。

  

  想像一下,公元3000年時的後偶像時代、後後偶像時代。

  我的天!

  網絡新偶像早已香銷玉隕,然而她所開創的時代卻一直繼續、延續著。

  

七十九 知識改變不了命運

  

  電視上經常會出現「知識改變命運」廣告,無非是農民學會了科學種田、專業養殖,打工者 掌握了一技之長。於是乎命運為之一變,可以養家餬口發財泡妞了。這,就是命運的改變麼?或許說得過去,但知識何曾改變過命運呢。那文革時代的知識分子,還 有受到FALUN功欺騙的廣大工程師們,他們空有一身知識卻落得身敗名裂、走火入魔。

  在一般老百姓(對不起,我本該使用「公民」一詞)眼裡, 知識分子就是擁有知識的人,就是明白人,就是能把握自身前途的人。可是,知識分子大多有自己的專業,決非全知全能,而往往用進廢退,對社會現實的感悟反而 拘泥於知識之門。其視角專向而苛刻,其看法特有那種泛專業化的傾向。

  而農民學會科學種殖,打工者掌握生活本領,一切渴望知識者得到知識,充其 量只是使自己的命運恢復到得以延續,遠談不上改變。貧困農村的學生考上大學,不過是又誕生了一個專業知識分子。這個學生首先要屈從於高考制度,在他那裡更 談不上素質教育。而當他終於如願以償獲得了本科畢業證而變成一個城市知識分子的時候,他喪失的東西很可能更多。他就是用這些失去換得了一個專業的生存環 境。

  雖然知識沒能改變命運,命運卻可以改變知識。一次次命運的教育使知識分子、准知識分子、小知識分子、非知識分子和知識精英們懂得了沉思的價值。命運使人認識到自身的渺小,使人逐漸反思社會制度。這時候,知識分子又站到時代的橋頭,高喊,拯救人文精神。

  在這裡,得以改變知識分子知識的是人文精神。那麼什麼才是這需要拯救的人文精神呢?人文及其精神或許是知識分子可以達到的最高信仰了。與此相關或相似的還有:人文關懷、終極關懷、以人為本。

  終於聽出來了,改變命運的也是這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上帝,是聖經,是桃花源,是香格里拉,是德先生和賽女士的血脈,與道同源。可是,哪裡去導出這人文精神呢。在我們自己的文化中有這樣的東西嗎?既然人文精神都需要拯救,那麼人文精神失落的命運又是誰來改變的呢?

   看來,在人文精神的背後似乎還應該站著一個改變者、拯救者。它是誰,是什麼呢。中國知識分子受到魯迅的拿來主義影響太深了,在奉其為聖的過程中也把拿來 主義當作教條。既然我們的文化疆域裡曾經出現過那麼多思想的聖人,勢必還將有新的思想巨人。人文精神只不過是一種養成巨人的文化制度氣氛。每個知識分子為 這樣的氣氛增加人文的氣息,我們終將有那麼一天。或許沒有思想的巨人,但一定會有巨人的思想。它就涵概在每一個(人文)知識分子和被知識恢復了命運的人們 心中。

  能改變命運的恰恰是命運本身。

  請聽《銀烏金拉》的歌唱吧。

   八十、 第一娛樂規律:無恥而後勇 

  

    2005是超級娛樂的一年。

    在這一年裡,我們著實看到了很多娛樂大戲。它們超越了舞台本身,全方位地包容著娛樂本身應有的路子。

    總結2005,只能說,這是向著娛樂共產主義快速邁進的一年。

    而娛樂共產主義的內涵,就是人人都能充分享受到娛樂圈、明星們的無恥。

    

    2005上半年,芙蓉姐姐以摧枯拉朽的力量征服了網絡、媒體和世界。

    她的奇跡效應是對傳播學的致命一擊,直接導致很多理論參數的改寫。

    很多人忿忿然,一個其貌不揚的草根怎麼會這麼日出江花紅勝火呢。

    其實,芙蓉姐姐與我們大眾的審美趣味沒啥不同,但她會把虛榮變成勇敢。

    不是知恥而後勇,而是無恥。

    無恥而後勇,是芙蓉姐姐成功的秘訣。

    

    這個秘訣,被年終大片《無極》繼承和發揚了。

    不僅無恥,而且無極。

    《無極》當中諸多的邏輯漏洞以及搞笑片段已經被網絡無數次地篩選過了,而且其象徵意味(諸如:鴨國、鳥人、漢堡包、哈日)也被無數次描摹勾畫,直到失真。

    依據《無極》產生的諸多搞笑巨製當中,《一個饅頭引出的血案》無疑是最可觀的。

    如果說電影《無極》是陳凱歌、張炭理念劇本之上的加工品,《一個饅頭》就是電影《無極》的深化產品。

    正值中國電影一百週年之際,我們終於能看到電影並非到電影為止的這一可喜現象。

    是網絡的力量讓對電影《無極》的罵聲凝結出《一個饅頭》這樣精彩的視頻拼貼。

    《一個饅頭》將《無極》的無恥性放大到最大,使得所有品嚐了《一個饅頭》的人都會由衷地說,無恥之極。

    

    貫穿2005,還有一個幽靈一樣的人物,白靈。這個有點兒像鳥的名字確實嚴重撞擊著我們的眼球,紅眼兒病、眼底結膜炎一時大作。

    她的路子和芙蓉姐姐基本一致,只不過更無恥。

    她更喜歡露出自己乾癟的肉體。關於其肉體乾癟的程度我就不說了,和《無極》一樣有目共睹。她的睡袋胸已到了登峰造級的程度,讓人一見不是眼前一亮,而是昏昏欲睡。

    這樣的人物居然也能深得娛樂三味。

    我只想說,原來好賴屋也是一個大雞場。

    雞年確實還沒過去呢。

    

    章子儀在《藝伎回憶錄》裡的表演再次表明她是一個沒有演技和恥辱感的國際明星。還有鞏俐,她們為什麼那麼愛出演風塵呢,而且還是日本文化裡的風塵?

    韓國女演員拒絕了斯大導演的邀請,於是後者把目光轉向了中國。

    章、鞏、楊,居然全來了。

    國仇(日本與中國的歷史恩怨)、己辱(從藝伎到賣身)、異國情調(日本文化、美國導演)三者合在一起,倒是蠻有看頭。

    此可謂無恥而後勇的極端了。

    

    不要指責那些買盜版盤的人無恥,因為我們的娛樂界本身就不值得尊敬。

    他們的無恥係數是天文數字。

    相對製造盜版光碟,他們的無恥行為沒有絲毫風險,而且收益巨大。

    於是,他們就成了這個時代的見恥勇為者了。

  

  

本文轉自互聯網,僅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發現有版權疑問,請及時與我們聯絡。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轉自互聯網論壇﹐未經本站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