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專欄

流行性感冒的中醫治療與預防

【大紀元5月2日訊】流行性感冒中醫稱為時行病,是指具有傳染性的流行病毒,襲傷於人而致病,多因四季氣候變化不正常所造成的,例如春天應該溫暖而天氣反而寒冷,夏天應該炎熱而天氣反轉冷,秋天應該清涼而反悶熱,冬天應該寒冷而反變溫。這都是容易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發生。

一、病因:

(1)氣候突然變化,冷熱失常,皮膚的毛孔和鼻腔的粘膜未能及時應變,而造成感冒的症狀。

(2)生活起居不正常,寒溫失調,例如:更衣脫帽、吃冰冷食物、露宿於外、吹風淋雨等而致外邪乘襲。

(3)過度勞累,耗傷體力,流汗過多,氣血失和,因而感受外邪。

(4)體質的關係:因平素體虛,氣血不足,正氣虛弱,稍不謹慎,吹風著涼則易感邪。或肺有宿疾的人,因肺經痰溼素盛,肺的調節功能低下,則容易招致外邪反覆發作。

二、治療:流行性感冒中醫大多屬於溫病範圍,當然也有風寒的,在臨床上要辨證論治。內經有句話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這裡的精不專指精液,而是廣泛指精神,如熬夜、菸酒過多、起居飲食不當等。

(1)中醫治療注重人體與大自然的變化及區域性,例如台灣屬亞熱帶,氣溫高,溼氣重,若流行性感冒初期有咽喉腫痛、身熱頭痛、目赤目癢、咳嗽、咽燥口渴、鼻涕微黃、舌質微紅者,可用辛涼解表,例如:銀翹散或桑菊飲等清熱解毒之劑。

(2)若發燒,甚至高熱,服解表藥後汗出,熱雖暫時降下,但身熱旋之又起,且見轉變入裡的症狀,咳嗽胸痛,甚至出現神志昏迷,抽筋等症,可用黃連上清丸和葛根湯治之,亦可治中耳炎甚效。我在臨床上曾治一位12歲女孩,發燒,甚至高燒,服解表藥後汗出,熱雖暫時降下,但過一段時間又燒起來,且有咽喉腫痛、頭痛、食不下、神昏等症,住院十幾天,發燒退了又起來,脖子僵硬,醫生做了各種檢查,也查不出原因。我用黃連上清丸和葛根湯治之,再加安中散預防苦寒之藥傷腸胃,第二天燒就退了,喉嚨和頭也不那麼痛了,燒也沒再上來了,就辦理出院,之後再來我診所看一次就痊癒了。

(3)若平素體虛,氣血不足,正氣虛弱,以致反覆感冒,或經常感冒纏綿難癒者,可用參蘇飲加減。若時常自汗的人,可加玉屏風散,益氣固表。

三、預防:內經素問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就是在沒發病之前,做好各種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發生。

(1)加強體質鍛鍊:經常鍛鍊身體,能使血脈流通,關節靈活,臟腑功能 旺盛,對於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有積極的意義。例如我在看診時,因接觸病人多了些,所以時常感冒,但自從煉氣功後,身體也隨著煉功硬朗起來了,每天有用不完的體力。氣功對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有相當的成效。

(2)調攝精神與情緒:精神與情緒與人體的生理、病理有密切關係。強烈或長時間的精神刺激,會導致人體氣機逆亂、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例如憂鬱症的發生,是因鬱悶、思慮、悲傷、憂愁等情緒的影響,導致肝失疏泄,而產生易怒、胸悶胸痛等證;也會影響腸胃功能失常,產生腹痛、腹脹等證;若心神失常,會產生失眠、心悸等證,所以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對預防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3)注意飲食起居:過飽或過饑、食物不潔、飲食偏嗜,都可導致疾病發生;若勞傷過度或安逸少勞,亦能減弱身體的抵抗能力,所以提倡飲食要有節制,勞逸要平均,起居正常,並根據自然氣候的變化而及時調節寒溫,以保持身心健康,預防疾病的侵犯。

(4)藥物預防:民間每逢端午節,懸掛菖蒲,灑雄黃酒,以及用蒼朮、白芷煙薫等措施,都是群眾性的防病活動。近年來,應用中藥預防流行性感冒更為廣泛,例如:金銀花、板藍根、魚腥草、鮮蘆葦根、貫眾、生甘草等都有很好的效果。◇(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