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新聞

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14)

【大紀元5月14日訊】

   

 六十六 快感人人相似,快樂各個不同

  

  這世上恐怕沒有比智慧更令人感到快樂的事物了。這是因為快樂源於人的心靈,而非肉體。肉體上的快感是需要昂貴的資源才能維持下去的。一旦資源難以為繼,快感也就苟延殘喘。

  而心靈上的快樂卻不以人擁有的資源馬首是瞻。固然生活背景、家庭環境、教育狀況、財富等級使人的閱歷各有不同。但許多反例都顯示了,這些外在因素更多的和人的知識經驗相關,而與智慧無關。這是因為任何環境都能造就智慧。

  快感和本能每個生命都具有,但它們不能歸入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本質在於生命的個體性及個性,而個體性及個性正是通過智慧來體現的。所以說,快感人人相似,快樂各個不同。

  由快樂而產生的智慧的美也就最為高級。不僅因為它是內斂於心靈的,更在於它是生命個體間最可交流的外在美。

   嫉妒他人的外表是可以理解的。人的外表是前一代物質及生理資源的再現,不是生來而平均分配的。但嫉妒他人的智慧,就不可理喻了,這人必定有嫉妒的偏僻嗜 好。因為智慧作為精神之美恰能激發每個人的心靈,使之產生向上的進取慾望,獲得真正的精神徹悟。這就是智慧之美,也是人與人可以共賞而決無矛盾的一種美。

  智慧的美可以化作產品,那就是原創於心靈的藝術。無論這種藝術是民間藝術、大眾藝術還是流行藝術,都因其包涵了智慧而為人類所共同擁有與理解。智慧的產品每天都有所更新,最能切合當下的需要。它載有具體生命當中的活的精神,又飽含了與未來和歷史相通的特徵。

  六十七 思想的消費

  

  我們都是消費者,每天都要消費大量的資源。在新時期,我們的消費能力普遍增強了,我們的消費慾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文化也繁榮起來,以支撐越來越膨脹文化消費需要。

  那些八十年代的先鋒小說家們從國外移植技巧與思想,在一個小圈子裡逐漸坐大,繼而把小說的影響力擴展到影視。然而,真正第一個做到小說消費的卻是王朔。王朔的小說具有先鋒性當中頹廢的一面,又把這一性質消解為「痞」,從而為消費者所接受。

  同時,王朔與北京電視藝術製作中心的那幫人共謀,使電視劇達到了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水準。這是他們的貢獻,他們因為先知先覺也先後成名、名利雙收。馮小剛在影視方面繼承了王朔的衣缽不是情誼所致,而且市場使然。

   而崔健雖然堪稱「搖滾教父」,但讓搖滾成為消費品的卻是黑豹樂隊。崔健身上具有的反叛人格魅力使得他的作品雖然贏得廣大青年人的心,卻不能為商業社會所 容。但黑豹不是這樣,其歌曲風格十分適合消費型社會的口味,其精神特質也與王朔一脈相通。二者的共同點便是:京味背景,玩世不恭的態度,性格鮮明,思想簡 單。

  孟京輝的時尚話劇同樣如此。與其相比,林兆華更像崔健,那種與商人決不妥協的作風似乎也是至死不渝的。但孟氏話劇實在是開啟了話劇的新時代,使話劇這個越演越賠不演不賠的戲劇形式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

   第五代電影的發展過程和文學的新時期歷程非常相似,陳凱歌、張藝謀都是靠小說改劇本起的家,他們的藝術表現力也與當時的小說風格不能分述。張藝謀在《幸 福時光》之後迅速轉向消費型電影,使得他的市場業績迅速達到了中國電影的頂峰。《英雄》、《十面埋伏》就是這種電影類型的典範,其特點是:叫座不叫好、職 業道德大於藝術道德。陳凱歌相對較慢,但在其妻的幫助下也涉足進來,目前成績比較平庸。

  

  以上所論的小說、影視、話劇、搖滾,都以相繼淪為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其現象及本身都與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無比吻合,雖稱不上主旋律,依然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扶植。

  此外,可供消費者選擇的還有很多文化形式,諸如:流行音樂,它天生就是為消費者預備的筵席;新聞,從《東方時空》開始;足球,甲A聯賽的輝煌與中超的沒落;胡同游;什剎海的改造;川劇革新;賀歲京劇;小香玉的電視豫劇;玄幻魔術;小說的VIP閱讀;網絡遊戲;等等。

  剩下的還有什麼呢,就是思想了。

  那麼,思想是否也可以消費呢。

  

   央視十套科教頻道的節目很多都與思想有關,如《大家》、《百家講壇》。這些節目提供給我們非常可貴的時代思想家活生生的畫面和對話情景,還把我們帶入到 比娛樂更加廣闊的個性的天地與思想的宇宙當中。但和所謂的「藝術人生」相比,央視十套還不是可以消費的思想欄目。這樣的欄目有一個顯著的特徵:沒有商業廣 告。此外,像吳思的《潛規則:中國歷史的真實遊戲》、茅於軾的《中國人的道德前景》,思想鮮明博大,也有很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感,但還是「學術著作」,不能 歸入思想消費的範疇。

  雖然王小波的雜文更加深邃,卻只在死後得到些許短暫的榮光。而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病隙筆記》等卻是在拒絕思想成為消費品的可能。

   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確實開創了思想消費的先河。雖然《文化苦旅》的基本情懷還是發曠古幽思,這個思想風格又是余秋雨這樣的江南文人的慣用伎倆。但 《文化苦旅》還是把思想降低到可以消費的水平上,使讀者從中得到了一個消費者應該得到的尊重以及盜版商可以攫取的價值。余秋雨的作品就是將「中國智慧」和 歷史懷古披上思想的塑料布,在這塊塑料布上卻只能凝結出情感的露水。

  還是王朔擅長此道,《無知者無畏》也和他的小說一樣紅紅火火。而他的思想也在這場消費之後歸於沉默了,這時候的王朔自稱要為自己而寫作了。

   縱觀下來,今日可以稱得上思想消費品的玩意兒著實相當稀少,這也是個很有市場的賣點。那些電視上的社會文化特約評論員們已初具規模,但單薄的思維能力又 難以服眾。而個人化的博客文化的興起,或許能奠基出思想消費的前景。我們於如此的荒漠之上將要看到海市蜃樓,應該並不困難。到那時,很多作家都將加入到隨 筆創作的行列中,比拚起語言之外的功夫。

  

    六十八 什麼玩意兒會流行

  

   流行文化的興衰,始終和世人的趣味相關。二百年前的暢銷小說《紅樓夢》今天讀來,卻成了高雅之事。八十年前的京戲就是如今流行歌曲的地位。凡是流行起來 的東西,一定不會被認定為高雅,因為高雅永遠帶著小眾的商標。東西流行不了,懂的人便少,便有了怪僻的面紗,以為很深奧,就成了高雅。所以說,只因和寡才 有曲高。於是,看起來凡是文化上的玩意兒並不該以高雅、通俗來論,倒是有著流行程度的不同。

  

  一個東西要想做到流行,必須具備這樣幾個特點。這第一個便是,容易看懂。

   在文學上,小說比詩歌容易懂,所以也就能流行。電視劇的長度比電影長得多,也就更加通俗。由此可見,長的總是比短的更平白。這樣的例子在流行文化中比比 皆是,肥皂劇就很好地應用了這個原理。媒體在這方面,則起到了一個北京小腳老太太和上海婦人混合體得作用。它們把文化上那點兒事兒掰開了揉碎了給你解釋, 甚至不惜用花邊新聞來調動受眾們的學習積極性。於是就有了一輪又一輪的熱潮,大家互相嚼著舌頭,把流行文化一點點消化,直到變成肥料,養育了芙蓉姐姐這樣 的花朵。

  

  流行文化的第二個特點是,能夠不斷出新。

  時裝業要不斷舉辦時裝發佈會,把那些早已密謀好的流行色發佈出來。流行音樂人們要以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的熱情不斷否定自己的舊作,推出新鮮單曲。各種各樣的排行榜,其陰險的目的就是搞出一個鐵打的營盤玩兒轉那些流水的作品。

  在流行領域,新與舊的矛盾已經演變成新與新的爭霸。流行文化的支持者以青少年居多,他們的生命意識就是:最新最酷最時尚。

  

  製造偶像,是流行文化的第三個特徵。

   偶像原本也是普通人,但當他們成為偶像,其身上已經附加了巨大的資本投入。他們只能按照資本運行的慣性,像一個囚犯那樣變成眾人矚目的人物。他們運行的 軌跡在偶像誕生那刻起,就已確定無疑。偶像們將生活在鎂光燈下,面對著如許陽具般堅硬的話筒,說著與流行性感冒等量齊觀的口語,打發著他們看不見的無數目 光。

  偶像,實質上把人類的品種又一次作了劃分。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是流行文化必備的第四個特點。

  為了 贏得注目,流行文化不可避免要進行包裝。又因其速食性,其質量難以保證,其包裝便只能更加誇張、過度。當他們贏利時,他們賺取的社會財富裡,有一大部分被 浪費在毫無價值的包裝上。受眾看到了這樣的金玉其外的包裝,如同焰火般美麗,以為這就是流行本身。而這其中的文化內涵,卻被忽略,因為它是敗絮,確實不如 金玉更接近文化的模樣。

  我在《中國文化垃圾論》裡所提到的那些文化垃圾,基本都具備這樣的特點:愈是敗絮其中,愈要金玉其外。

  

  很早就有人很嚴肅地提出了「嚴肅藝術」這個課題,想必他是看到了流行文化橫行天下這個慘不忍睹的事實。只是這樣的「嚴肅」,沒有用對地方。說藝術是嚴肅的,這本身就有語病。藝術的內容必須是嚴肅的,才是嚴肅藝術麼。那麼,是否「嚴肅」指的是創作態度呢。

  我們在上面也分析了金玉與敗絮,明瞭那樣的敗絮就來自流行文化的蓄意製造。或許流行文化就是需要這樣的敗絮,就是需要這樣的粗製濫造,而不是精工細作。可以說,他們的製造態度很不嚴肅。可有了嚴肅的態度,就一定金玉其內了嗎。

  

  而流行文化在向非流行文化轉化時,我們倒是能看到那久違的「嚴肅性」。馮驥才在對民俗文化的拯救與挖掘中,把民俗文化當成了大熊貓,自然是一臉的嚴肅。這位尋根文學的主將終於找到了那不再流行的根,怎能不一往情深。

  相聲無疑也是這樣的趨勢。在以前,當相聲還流行的時候,其表演者大多是撂地攤兒的人物。而和其它非流行文化一樣,相聲工作者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揣摩如何當好這個流行—>非流行的轉換器。其中夠資格的佼佼者,就被封為「表演藝術大師」。

  

  非流行文化大多受到中老年朋友的追捧,這就意味著它們曾經是流行文化。

  經過如此光陰的打磨,留下來的東西都是好東西、精品,被稱為「國粹」、「活化石」。最火的那些偶像死去了,新的偶像也沒了前輩的容光。

  商人遠離,鉛華洗盡,才露出文化的底色。

六十九 美女與醜女的知性關係

  

  一個人生得美,純屬偶然。但美女為自己的容貌驕傲,卻是必然。就在這偶然與必然之間,浪費了多少智力資源。

  好像美女的大腦只是為了支撐她那張臉蛋兒似的,好像只有醜女才努力學習。

  當一個女人重新拾起一本字書或課本,證明她對自己的相貌不再自信了。

  當美女看圖的時候,醜女一般在讀英文版的小說。

  美女讀書總讓人覺得是在浪費光陰,或者就是肚子裡有了。醜女則很懂得光陰如梭的道理,常常用口紅劃出書上的重點。

  美女們只需掌握化妝品上那幾個可憐的英文單詞,以及把各種名牌的漢語拼音念熟。而醜女要掌握的知識可就太多了,因為那些化妝品、時裝就是她們設計生產的。

  美女看鏡子的時間肯定大於看書的時間。醜女即使上廁所都要端本書,及時補充。

  在知識這個大泳池裡,美女浮在水面上,套著常識的游泳圈招徠過往。她撩起水花顯得多麼嫵媚。而此刻,醜女卻在潛水,在找那掉下去的博士倫。

  

   七十 建設公民社會

  

  建設公民社會才是可操作的社會建設形式,而非什麼「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那樣虛幻、泛泛。

  正是因為提不出核心的目標,所以才會以新代舊、以和諧代小康。

  

  中國的人民不是群眾,而是一個個的公民組成的群體。

  農民和城裡人一樣,都是公民,具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

  作為公民,可以在中國的任何地方居住,不應有所謂的「暫住」。

  

  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一直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那些人民代表還不是公民代表,也就是說,還不是每個公民心儀的代表,很多公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代表是誰,他們長什麼樣子,有什麼主張。

  所以這些代表只能是泛泛的人民代表,而不是具體的公民代表。

  

  村民自治委員會和業主委員會是兩個建設公民社會的起點,也是公民民主權利的載體,應該按照公民社會的總目標來規劃二者。

  村民自治委員會和業主委員會僅僅是起點,之後還應該擴大到公民鄉鎮、公民城市、公民大大省,最後達到公民中國。

  

  那麼,建設公民社會的核心內涵是什麼呢?

  

  憲法雖然規定了很多公民的權利,然而在現實當中這些權利卻不能得到保障。

  諸如:收容遣返制度(已廢止)、勞教制度、戶籍暫住制度等都是明顯違反憲法的。

  建設公民社會的第一步就是把這些制度清理乾淨。

  

  建設公民社會的第二步乃是讓民主選舉制度能夠從形式的神壇走下來,讓公民真切地感受到肉身的選舉與被選舉權利。

  人人都可以提議自己為公民代表,後者不是被內定後差額出來的。

  人人都可以向公民代表質詢,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批評。

  

  建設公民社會的第三步當是把中國社會從人治的泥潭徹底擺脫出來,在所有事務上都得到公民的認可和法律的保障。

  媒體只接受法律的管理,而非政治審查的約束。

  這樣,公民的聲音才能真正得到尊重,才能使政府處在公民代表和公民輿論的雙重監督之下。

  這樣的政府才可能是公正、清廉的。

  

本文轉自互聯網,僅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發現有版權疑問,請及時與我們聯絡。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轉自互聯網論壇﹐未經本站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