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新聞

大陸社會百態——一百個細節(5)

【大紀元4月9日訊】

二十一 網絡遊戲與中國書法

    

    盛大公司因網絡遊戲的盈利而在Nasdaq股市上一路高走,成為新一代的中

國概念。與此同時,天下芸芸父母卻都在為孩子網遊成癮煩惱不已。網絡遊戲可謂

是新時代的鴉片。可以說,盛大公司就是開了一個大大的大煙館兒,吸引了這千千

萬萬的未成年人來此吸食,而給自己帶來滾滾財源。

    素質教育專家陶宏開如今成了天下父母們心目中的觀世音。他是一位勇

士,通過講座演講、媒體宣傳、一對一談心、培養志願者來對抗盛大的商業行為,

來對抗盛大業務的網絡傳播,怎麼看怎麼像螳螂當車。所以陶老師也是一位烈士。

    成功的網遊行業在中國就像煙草業,明知有害,但利稅不斷;更像那些高

耗資源的制造業,明知污染嚴重,但利潤豐厚;還像我們的國粹──書法藝術。

    書法何以在晉時發揚起來,很可能是當時無為之風盛行。人人捫蝨而談,

作清流狀,閑極了就以煉字為生,不惜染黑池塘。這和網遊的境界何其相似。也許

這樣的比喻,是對書法藝術奧妙的誤解。但這樣的並置,又有著一番情景的雷同。

網遊玩家可以幾天幾夜廢寢忘食,其痴迷狀與十數年不下樓的書法家情同手足。

    

    互聯網的繁榮,一個是靠黃色網站,一個就是靠網遊。黃色網站曾一度使

網絡找到了可提供的內容而繁榮起來。虛榮是什麼?詞典上說是表面的光彩。在網

絡世界裡,卻是虛擬的光榮。那些網遊玩家得到的虛擬的光榮是黃色網站無法提供

的,網遊讓互聯網更合乎情理地昌盛了。

    天下的父母和教育家們必須想到,電視等媒體雖然強大,卻遠沒有互聯網

更先進。互聯網代表了更先進的生產力。陶老師的說教內容,如孝順、如前途、如

電腦工具說,卻都是很古老的生產關系。

    說到吃人的網遊,那麼高考制度一樣是吃人的遊戲。陶宏開為什麼不開導

孩子們不要去考試,為什麼不教唆其父母去搞素質教育吧。說到害人的網遊,其根

源還在教育制度上。陶老師只是靠講道理,靠糾正父母的教育方法,想使痴迷者回

到那根本不講道理的枯燥的應試制度當中去,這實在不能說治到了根本。

    曾有一代人犧牲在愚昧的時代,

    還有一代人犧牲在奴化的時代。

    曾有一代人犧牲在個人崇拜的時代,

    還有一代人犧牲在偶像追逐的時代。

    曾有一代人犧牲在應試教育的前線,

    正有一代人犧牲在網遊繁榮的後方。

    既然犧牲是不可避免,我們就該想想,這一代人的上一代又曾為什麼痴

迷,忘記了更上一代的教誨。我們就該想想,這更上一代又曾為什麼廢寢,而忘記

了更更上一代的管教。每一代都有痴迷,都有可以痴迷的對象。如此追溯而上,必

能追到東晉的王羲之了。

  

  

  二十二 從教室佔座看潛規則的生成

    

    經常可以在大學自習室裡看到有人佔座。這些人佔座的方式五花八門,但

規律卻是一個,不見佔座的人,只見佔座的工具。

    用書佔座是最常見的,不怕丟是最基本的,不過有的老兄還要放上好幾

本,似乎在著重說明,千萬別搶,否則書丟了算你的。

    有的在桌上簽名就算佔座了,看來即將到此一遊。

    有的把喝光的飲料瓶往上面一擱,到底是誰喝剩的呢,只有指紋能作証。

    有的用張紙就能代表自己的使用權了,太象征主義了。

    有的用粉筆畫上自己的勢力范圍,做得夠絕的。

    

    記得我上大學那會兒也是這樣。圖書館的座位幾乎被佔光了,可圖書館裡

卻沒多少人。我很氣憤,就把那個佔座的書包往窗台上一放,顧自看起書來。

    佔座的是個女生,她氣哼哼地拿起書包在旁邊坐下來。

    我不認識她,卻問,你恨我嗎?

    她不說話。

    我很天真地說,你讀過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嗎。

    

    盧梭在《社會契約論》裡說,要認可對於某塊土地的最初佔有者的權利,就

必須具備下列的條件:

    首先,這塊土地還不曾有人居住;

    其次,人們只能佔有為維持自己的生存所必需的數量;

    第三,人們之佔有這塊土地不能憑一種空洞的儀式,而是要憑勞動與耕

耘,這是在缺乏法理根據時,所有權能受到別人尊重的唯一標志。

    

    分析一下同學佔座的情形,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還是很接近的。

    首先,這塊自習桌還不曾有人佔住。

    其次,同學們只能佔有為維持自己的學習所必需的面積。確實,很少有太

過分的,一下佔上十個座。同學們還是比較節制的,誰都不容易。

    第三,同學們佔有這塊土地不能憑空洞的儀式,而要憑勞動與耕耘。這是

在缺乏法理根據時使用權得到別人尊重的唯一標志。比如放張紙,也是勞動啊。要

是擱兩本書,簡直就是耕耘了。

    

    大學生的所作所為正是我們這個民族未來思想的基礎。他們能夠把佔座思

想作為社會契約論的生活實踐,實在難能可貴。這種精神足以發揮到對小區物業的

管理當中,業主委員會要討論的佔座問題那就復雜多了。

    只是,佔座一例似乎是對《社會契約論》的濫用。同學們把個人以為合理的

契約強加給別人,然後也默認他人的強加。於是,這個佔座的契約就能風行校園,

變成一個潛規則。

    中國的潛規則大約都是這樣形成的。先是容忍,然後是默認,最後是同流。

    潛規則也是契約。

    那些中國的青年在大學裡可以去佔座,到社會上就會去買批文圈地,獲得

不義暴利。

    同學們現在可以用一張紙來宣稱自己的不義之權,將來就會動用公共資源

為自己的狗肉掛出羊頭,就像《無極》那樣。

    他們在校園裡習得了潛規則的創立、流行之法,必會應用到社會實踐當

中,並引以為豪。

    這種佔座行為其實和業主委員會的所作所為完全不同。後者是依法維護自

己的權益,而不是像前者那樣無端制造自己的權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的說法裡包含了更多的契約精神,只是這樣的契約精神在於不訂立契約。

    我們不訂立那些類似潛規則的契約,我們的生活或許會更加簡單、清澈。

    

   

  

  二十三 借古諷今的遊戲

    

    司馬遷批評了漢武帝,留下千古美名。但到了司馬光,就只能資治通鑒。

於是後來的人大多學會了司馬光那一套,借古諷今的手法越來越精熟。至今,中國

人借古諷今的歷史已相當悠久。

    五十年代的人說事兒,必借著明清那點兒歷史,像吳晗的《海瑞罷官》、郭

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六十年代的人說事兒,先是說明清史,然後開始研究更加古老的宋元,錢

鐘書就是這樣寫下了《管錐篇》。

    到了七十年代,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更是批林還要帶著孔老二,借古諷今達

到了最高潮,很多古跡文物因此遭殃。

    到了八、九十年代,說事兒必要上溯到文革,但下追也止於文革,因為文

革就是離我們最近的歷史了。

    這就是我們借古諷今的文字遊戲。

    那些喜歡這種遊戲的人抱著為萬世開太平的信念,自以為一切歷史都是現

代史,卻從來不喜歡、不敢於把現實問題說明白、說透徹。我們的民族就是在這樣

的遊戲中一點點喪失了反思的力量。

  

  二十四 國民素質的傳說

    

    這世上是否有個東東叫“國民素質”,竟然還四個字的,很動聽啊。

    不知從何時起,這個東東就出現在中國的大地上,每每顯身用來解釋各種

復雜的社會現實。於是問題迎刃而解,“國民素質”不行嘛。

    不知道這東東是從哪個理論籮筐裡掉出來的,真不知道這樣生動的理論到

底是誰發明的,真不知道這個發明者的住址在哪。

    魯迅研究了“國民性”,這個人就發明了“國民素質”。

    農民算是國民素質裡最次的吧,可正是他們搞起了村直選、鄉海選。民工

算是低素質吧,可沒有他們哪裡有高質量的城市呢。

    好的理論決非放之四海而皆準,因為好的理論總和實踐分不開。而一句

“‘國民素質’問題”,就可以把行動直接從理論的離心機裡甩出去,就可以使我們達

到心平氣和的地步。

    魯迅寫出了《阿Q正傳》,可“國民素質”依舊是個傳說。因這東東的一大特

征就是要貶低國民性,否則發明出來幹嗎。

  

  

  二十五 化妝對美女的貢獻

    

    網上經常會傳些明星美女們未化妝時的照片,似乎在說,瞧瞧她們,其實

底子挺差的。

    必須承認,化妝使大街上的美女增加了兩倍,使夜色中的美女增加了十

倍,使影視上的美女增加了一百倍。這確實是化妝獨特的貢獻。

    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化妝利用的是人類共有的視覺上的錯覺。

    正是因為錯覺,我們緣木求魚捉不住河裡的泥鰍,我們視覺暫留發明了電

影,我們刻舟求劍學會了西方的油畫,我們熟視無睹放棄了人生的機遇。也正是有

了錯覺,尼斯湖水怪、神農架野人、UFO才盛行於世。

    而化妝利用的正是以上錯覺的總和。

    而且我們還應明了,化妝更深地是作用在我們的內心。就像聖父、聖子、

聖靈是一體,我們內心的錯覺認為,真、善、美也是三位一體,是一個東西。它表

現為善的時候,我們就會以為其一定是真誠而美麗的。它呈現為美時,我們就認為

它的背後有著真的善心。它表達出真時,我們就會覺得是那樣的美麗和善良。

    於是我們總是下意識地以為漂亮的女人必然善,所以就產生追求之心。同

時,輕信漂亮女人的話必然真,於是就傾己所有。畢竟西施素面朝天濃妝淡抹的時

代已經過去,而我們身上所具有的錯覺依然故我。人類的進化實在還遠未結束,恐

怕要等美女們拋棄她們的化妝品那天才算有了曙光吧。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轉自互聯網論壇﹐未經本站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