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

《女科學家群像系列》台大理學院首位女院長王瑜

【大紀元4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專訪

推出女科學家群像系列專題,首先登場的是前言:

女生不適合念理工的性別刻板印象,讓許多父母和老師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不贊成女生往科學界發展,各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在科學領域長期呈現陽盛陰衰現象,然而台灣科學界早已誕生不少傑出女學者,「台灣女科學家群像」將為讀者介紹各領域的傑出女科學家,分享她們走上科學之路的歷程,供所有想從事科學的學子參考。

台大化學系教授王瑜是台灣大學創校以來理學院第一位女院長,之前則是國科會自然處首任女處長,因這些行政職務長期由男性擔任,王瑜偶爾就會接到把她誤認為處長或院長秘書的電話,即使第一關已由秘書轉接,仍有人把她誤認為第二次接電話的機要,等王瑜說出「我就是(處長或院長)」,對方才連忙道歉。

王瑜的父親是國民政府來台後的首屆老立委,媽媽是家庭主婦,五個小孩都是女兒,排行老二的王瑜初中起就很喜歡數理,但對化學最有把握。

當年念新竹女中時,跟她一起選讀甲組的女同學原有三十幾人,一個月後僅剩十八個,覺得奇怪的她才從別人口傳得知,那些同學因成績不夠好被老師們勸退轉回文組。

王瑜第一年考進台大藥學系,念的科目跟台大化學系差不多,但聽學長們說藥學系大二就要開始「背骨頭和神經」,嚇得王瑜趕緊轉到化學系。

「我爸當初並未反對,只說你若想轉到化學系,就要有讀到博士的準備,你能念到多高的學歷,我都支持你。」在父親的鼓勵下,王瑜一路取得美國伊利諾大學化學博士,於紐約州立大學工作一年、到加拿大國家科學院研究五年,一九七九年終因使命感回台大任教職。

她在結晶學研究的優異表現,不但得過多次國科會傑出獎、獲聘為特約學者,還躍身擔當國科會自然處首任女處長與台大理學院首任女院長。

當年國科會主委黃鎮台尋覓接任處長人選時,有感於從未有傑出女科學家當過國科會一級主管,出身化學界的他立刻想到在無機化學耕耘有成的王瑜,但王瑜覺得自己做事會將仔細放在效率之前,並非好行政人員而未馬上答應黃的邀請,最後在台大同僚的鼓勵勸說下才硬著頭皮接任,成為國科會極少數沒當過系主任就借調當處長的教授。

王瑜說,過去三十多年她從不覺得因身為女性受到歧視,直到擔綱處長和院長職務,才深切體悟社會確實有性別刻板印象。

六十二歲仍獨身的王瑜對婚姻抱持順其自然的態度,她很喜歡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都待在實驗室研究的生活,多年來並未碰到一個足以讓她覺得「兩人在一起會比自己獨身還好」的對象,至今她仍跟媽媽住,週一到週六都固定至實驗室研究思考。

常有女研究生請教王瑜學術和家庭要如何兼顧,她認為「兩邊時間分配要做好」最為關鍵,否則兩邊都會做不好。

王瑜常跟女學生說「不要輸給性別刻板印象」,對哈佛大學校長日前說「女生念理工的基因就是比男生差」,她非常不以為然,因考進台大化學系的女生平均資質絕不比男生差,只要肯努力,無論男女都能在科學領域開花結果。(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