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之門-19世紀法國巴黎官方沙龍展(三)

周宇、心圓
font print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7日訊】

古老神話、宗教

十四世紀開始,藝術家熱中於追尋人世最高價值與解脫,一方面延續中古世紀的宗教主題,一方面返尋古代希臘、羅馬極致的藝術成就,文藝復興的風潮遍及了整個歐洲大陸。由於柏拉圖當年在雅典講學之地稱為《學院》(academ),此後沿用下來,作為一種正統的、權威的學術機構代稱。承襲了文藝復興的傳統,希臘古老神話與基督教耶穌門徒故事被學院派認為是第一重要的主題。

《聖母子與施洗約翰》Sainte Famille

作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布葛赫,1825-1905)

師承Picot(畢果),作品有大量的宗教主題,以小幅為主。本畫為其1863年參加沙龍展之作。聖母微微側坐,金髮聖子耶穌與施洗者約翰(身著羊皮是其圖示象徵),畫中圓滿的溫馨卻在聖母右手碰觸紡錘時意象頓轉,評論家認為布葛赫藉由此動作象徵聖子未來將承受世人罪業,遭遇極大痛苦。

高美館六月展出

《沙龍》一詞在法文中原指《客廳》、《會客室》之意。(先介紹榮耀之門的展覽)1725年,被稱為「太陽王」的法王路易十四*在巴黎羅浮宮的Salon Carré(方形大廳)首度舉辦學院派的展覽,並名之為「方庭沙龍」,自此Salon(沙龍)一詞成為展覽用語。

十九世紀法國官方舉辦的沙龍展,往往被視為藝術家才華的衡量標準。藝術家一旦入選了官方沙龍,幾乎等於確立了名聲地位,未來生活也有了保障;入選《沙龍》成了一種榮耀,所以法國策展人Dominique Lobstein(現任法國奧賽美術館文獻處研究員)將這次展覽命名為「榮耀之門(La Porte de la Gloire)」。然而「學院派」一詞來源於19世紀後期印象主義者,如莫內(C. Monet)、雷諾瓦(Renoir)、梵谷(Van Gogh)等人,其因落選沙龍展,起而抵制傳統藝術價值,現成為略有貶義之詞,但這些學院派技巧高超、構圖完美,也是印象派畫家所難以望其項背的。

奇美博物館特別將多年來收藏的「沙龍」入選作品,擇於北美館、高美館,擇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期結束)、高雄市立美術館(6.10―11.19)、台中國美館(12.9―2007.3.4)展出。

Lobstein先生參考學院分類方式,且根據路易十四美術學院所建立之主題重要性排序,將奇美約150餘件藏品精選60餘件繪畫、雕塑,分成古老神話、宗教、近代歷史、文學、肖像、農村生活、城市生活、風景等八大主題依序展出。

* Louis XIV,執政期間1643- 1715,時約清世祖順治執政起至聖祖康熙晚年。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2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二十二日電)奇美文化基金會多年來計畫性收藏法國巴黎官方沙龍代表作品,今年邀請羅浮宮國家美術史專家策劃,明天起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榮耀之門-十九世紀法國巴黎官方沙龍展」;部分展品首度曝光,展覽總保額近新台幣兩億元。  
  • 這頭巴塞爾表展仍在進行,媒體焦點卻開始轉向第16屆日內瓦高級鐘表沙龍(Salon International de la Haute Horlogerie,SIHH)。從品牌數量與人潮來看,日內瓦高級鐘表沙龍和巴塞爾表展無法比擬,但卻有能力與巴塞爾表展抗衡,原因在於參加的所有品牌一開始就經過嚴格篩選。簡單的說,日內瓦高級鐘表沙龍代表的是奢華與精緻,在嚴格的控制之下,整個展覽展現出以表款工藝為主,並刻意摒棄過多的參觀人數,決定走高品質的「小而美」路線。
  • 《柯賽特》是雨果作品《悲慘世界》女主角的名字,創作靈感來自小說第二部《柯賽特》,寄養家的太太斥令柯賽特在冬天到外面森林裡的噴泉取水,為了不要招來更多的斥責,年紀小小的柯賽特正吃力的提水,往回走。從塑像中可以看到彭朋精確的塑造柯賽特破爛的衣著,費力的模樣,臉龐微微抬起,展露了她的意志力。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