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德里地鐵快得像飛機 地鐵熱蔓延全印度

【大紀元4月24日訊】(Siddharth Srivastava 新德里撰文) 說到德里的地鐵,還是一位上班族總結的好:「快得就像坐飛機。」

多年來,由於缺乏快捷方便的城市交通工具,每天都要面對擁擠不堪的公共汽車和時不時的交通擠塞,令德里的上班族苦不堪言。直到乾淨、有空調設備的地鐵2002年12月運營後,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經歷了2004和2005年的發展後,德里的地鐵網路如今已擁有3條地鐵線路、共計50個站,還有多個延伸項目被列入計劃,有的甚至已在建設當中。

在地鐵運行的地區,街道上的交通流量減少了50%;更重要的是,上班族可以舒舒服服地去上班,速度快得像「坐飛機」。印度稅務部門更是看準了時機,頻頻刊登有關德里地鐵的廣告,稱納稅人的錢並沒有白花。

德里地鐵2002年開通,是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的結晶,但主要功勞當屬德里地鐵有限公司(DMRC,政府控股企業)的總經理斯裡達蘭(Elattuvalapil Sreedharan)。擔任過鐵道官員的他,曾主持在印度南部建成的Konkan鐵路,隨後又遊說政府機構和政客建設地鐵。由於名聲大振,並被視為民族英雄,他的職位雖是由上屆的印度人民黨政府提名,但國大黨政府依然保留了他的任命。

新德里政府還進一步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地鐵發展計劃,希望在2010年舉辦英聯邦運動會(Commonwealth Games)時,該市的地鐵能四通八達,延伸至郊區。也就是說,地鐵運行總里程將從目前的65公里增加到超過400公里。

150萬輛汽車,令德里市的交通承受著巨大壓力。有了地鐵後,超過100萬人轉乘這種新的交通工具,躲避令人煩躁的交通擠塞。甚至有人說,隨著地鐵的出現,德里市民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等不良行為也大大減少。

事實上,早在1983年,印度東部城市加爾各答就建成了全國第一條地鐵,對緩解當地交通壓力發揮了巨大作用。這條有17個車站,總長度16.5公里的地鐵雖然至今還未收回成本,但其社會影響卻不容忽視。不過,德里地鐵漫長的修建過程(50年代立項,直至1998年才開始動工),則從側面反映出決策過程繁瑣、行政效率低下對印度經濟帶來的重大阻礙。

看到德里的成功,印度多個城市和邦府也紛紛要求修建自己的捷運交通系統。為避免引發其他城市居民的「紅眼病」,國大黨政府批准了60多個城市吸引外資興建捷運系統的申請,並提供部分撥款。未來7年,政府將在高速公路、地鐵和天橋項目中投入不少於120億美元的資金。勒克瑙(Lucknow)、巴特那(Patna)和博帕爾(Bhopal)等小城市也將引進德國的單軌鐵路,或者日本的傳統鐵路。印度有35個城市的人口超過100萬(一般認為,這是引入地鐵項目所需的最低人口量),還有幾個城市即將達到這一標準。

斯裡達蘭最近表示,孟買、海德拉巴(Hyderabad)、柯欽(Kochi)和班加羅爾(Bangalore)都已完成了地鐵專案的勘測工作,建設將於今明兩年開始。

上個月,印度與日本國際協作銀行(JBIC)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後者將向卡拉塔克邦(Karnataka)首府班加羅爾的地鐵項目提供超過3億美元的貸款。該邦最高長官庫馬拉斯瓦米(H D Kumaraswamy),與他的父親、前總理高達(Deve Gowda,1996-1997)不同,積極主張建設地鐵。他表示,造價13億美元的班加羅爾地鐵項目將如期開工。一旦投入使用,這條預計總長為33公里的地鐵每天客流量將超過100萬人次。

馬哈拉斯特拉邦(Maharashtra)首府孟買同樣渴望擁有地鐵,並希望得到日本優惠貸款(soft loan)的支持。該邦最高長官德什穆科(Vilasrao Deshmukh)本月底將訪問日本進行遊說。為孟買提供地鐵專案諮詢服務的德里地鐵有限公司已將孟買項目第一期規劃提交給了邦政府。孟買專案預計耗資超過40億美元,訂於2021年完成三階段的工程。

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最近表示,鑒於孟買昔日的公共交通系統早已不堪負荷,聯邦政府全力支援該市打造世界級的公共交通網路。聯邦政府還鼓勵外來企業投資印度的地鐵項目。城市發展部(Urban Development Ministry)一位高級官員稱:「我們正忙於制定指導外企投資城市公共交通網路專案的規則。」

德里地鐵的運營模式可資廣泛倣傚。在諮詢和合同方面,德里地鐵有限公司採取了全球招標方式,並保證至少一家印度公司作為合作夥伴,以確保技術得到有效吸收。由於德里項目得到了日本優惠貸款的資助,德里地鐵有限公司的顧問團主要來自日本;不過,信號和檢票系統來自法國,而車廂設計來自南韓。

在德里專案中,斯裡達蘭制定了一套客觀的投標制度(事實證明,非常成功);故此在孟買和德里機場進行私有化改革時,聯邦政府也特別指定他來「坐鎮」,確保整個過程公平。由於印度缺少地鐵方面的企業,斯裡達蘭在地鐵項目一開始就意識到了尋求外方合作夥伴的重要性。

德里地鐵有限公司的合作夥伴有日本的熊谷組(Kumagai Gumi Co)、清水建設(Shimizu Corp)、伊籐忠商事(Itochu Corp);瑞典的Skansaka International Civil Engineering;德國的Dyckerhoff &Widmann;南韓的三星集團;印度的印度鐵路建設公司(Ircon International)、印度斯坦建設公司(Hindustan Construction Co)和拉森特博洛公司(Larsen & Toubro)。南韓的專業鐵道車輛公司Rotem、日本的三菱商事(Mitsubishi Corp)和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 Corp)也參與其中。

此外,法國阿爾斯通交通公司(Alstom Transport)的印度子公司、阿爾卡特葡萄牙公司(Alcatel Portugal)和日本的住友商事(Sumitomo Corp)亦有份參與。若不包括總部位於紐約的柏誠股份有限公司(Parsons Brinckerhoff)的亞洲區分公司獲得的工程總體顧問合同,美國企業沒能分得一杯羹。

最近,印度聯邦議會通過了一項有關全國城市運輸政策的決議,稱將在全國推廣「安全、廉價、快捷、舒適和可持續發展的」交通系統。為加快建設步伐,聯邦政府將地鐵專案的運營、維修等權力下放至邦政府。

印度鐵路(Indian Railways)最近也傳來好消息。列車事故頻仍、服務質量低下及債台高築令這個世界第二大鐵路公司常為人詬病。不過曾一度陷於債務泥沼的印度鐵路的總資產已從2001年的7800萬增至目前的25億美元。近日它還宣佈了多項吸引國內外投資的計劃,以改善其自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就已投入使用的鐵路設施。(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