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用愛的意志磨練孩子

愛孩子,但不是事事都替孩子去做,以至於孩子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性,不願意面對困難和挫折,而喪失了獨立生存的能力。父母要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愛,提供充足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給孩子,孩子們才能勇於大膽地去嘗試。

孩子總是會長大的,做為父母親,我們不可能總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完美的生活環境。總有一天,他們要自己面對生活。因,我們對孩子的真正的愛,是教會孩子怎樣適應環境。要注意的是,適應環境不是一味地「順從環境」,根據環境條件改變自身、調節自身,試著與環境條件保持協調,才是其本意,才能真正生存。只有適應環境,才能改變環境、創造環境。

現在,有很多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都很差,他們往往會因為在生活、學習上愛到挫折而傷心,特別是那些表現一向優秀的孩子,當他們在生活、學習上愛到挫折後,往往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尤其當對自己的期望目標過高,而實際成績過差時,這種挫折感就會更加強烈。

在孩子的遭受到類似的的挫折後,家長應該積極地幫助孩子認真尋找受挫折的原因,以便採取措施,扭轉這種不利局面,而不是一味指責。因為只有尋找受挫原因,才及時採取改進措施。做為家長,在孩子遭受挫折時,一味地不聞不問,卻美其名的說讓孩子承受更多的磨練是不對的,而事事關心,為孩子解決各種問題也是不對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幫助孩子一起度過難關,讓孩子嘗試失敗的壓力,同時也讓他體會到,身邊還有人在默默地關心他,幫助他,使他有勇氣走出失敗的陰影,重新綻放燦爛的笑容。

美國洛克菲勒家族,是石油界的鉅子,資產無數。但是這個家族的孩子們從小就要接受節約教育和勞動教育。每個週末,孩子們從父母那得到幾十美分的零用錢,至於怎麼支配完全由孩子們自己決定,但是他們必須詳細地在個人的小帳本,以備父母查詢。如困孩子們覺得自己的零用錢不夠用,他們的父母不會再給,而是鼓勵孩子們通過自己的隻手去賺錢。所以,星期天的時候,格克菲勒家的孩子們便忙著為別人修剪草坪、打掃或者擦皮鞋。擦一雙皮鞋五美分、擦一雙長靴二十美分。

億萬富翁洛克菲勒對孩子同樣是這樣嚴格的要求,正是這一種嚴格的愛,才讓孩子能夠獨立地成長。

在美國,部分中學為培養學生獨立適應社會生存的能力,特別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周才允許畢業。這對亞洲的許多家長來說都會感到有些「過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年齡還小,擔心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脅。在培養孩子獨立和求生能力的過程中,家長面對現在交通秩序狀況,考慮是讓孩子獨自上學是否安全?面對現在社會治安情況,想的更多的是孩子獨立外出是否妥當?因此許多孩子應獨立完成的,獨立辦到的事都由家長代勞,但面對許多孩子獨立生存、自理能力不足家長們又感到不安和著急。

教育應該讓孩子們學會自我生存和服務技能。

英國牛津大學紐曼教授說:「學校課程設置的目標,是為了培養良好的社會責任,學校傳授的學問乃至社會生活的藝術,其最終目標是使學生能夠適應這個社會,教育帶給人對自己見解和判斷的清晰自覺,提供他們發展這些見解和判斷的信念,表達這些見解和判斷的雄辯,以及身體力行這些見解和判斷力量。」也就是說,要將服務於社會公共福利的品德和才能的培養放在首位,而不是將專業素質放在首位。

遺憾的是這剛好是當今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足。現在的教育太注重進行佑識灌輸,不太注重健全和諧人格培養,因此孩子多具有充實的學科知識,必備生活佑識和奉獻社會的品德往往久缺。之前還曾發生大專生不知道回家的路,只得求助於員警的事情,主要原因就是父母捨不得孩子獨立生存。連生活都不能自保,你說這樣的孩子能夠獨當一面、盡心奉獻嗎?

美國作家海明威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老海明威就經常帶著他外出翻山涉水,使他受到了鍛練,增長了許多見識。但是,老海明威很希望兒子能儘早地擺脫對自己的依賴,以便更有效地培養其獨立自主的能力。於是在海明威四歲的那一年,父親就鄭重其事地對他說:「孩子,別老跟著我,自己活動去!」老海明威將一根釣魚竿丟給兒子,並鼓勵他說:「自己去做吧,你一定辦得到!」

海明威在父親的鼓勵與指點下,開始了獨立活動,而且很快上了釣魚、打獵和探險。接著,他又迷上了讀書。釣魚、打獵和讀書,從小形成的這三大愛好,伴隨著海明威的一生,並對他走上文學道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甚至說,沒有父親從小對他獨立意識的培養,就不會有一位探索一生、創新一生的世界級作家海明威。

當今我們的家長比起當年的老海明威來,望子成龍的心理更加強烈,但是,卻缺少老海明威那種敢於讓孩子獨立生存的勇氣與眼光。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愛」他是為人父母的責任,所以呵護有餘,放手不足。但要真正愛孩子,真正想讓孩子成才,應讓向海明威的父親學一學,讓孩子獨立地去發展,給孩子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在關心愛護孩子的同時,一定要磨練孩子的意志,培養孩子勇於挑戰困難的決心和鬥志,培養孩子敢於面對失敗和接愛教訓的勇氣。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因為窮的條件和環境迫使他必須早當家。如今生活件越來越好,富裕為人們帶來幸福的生活,也是容易滋生孩子「懶」、「散」、「嬌」、「挑」的壞毛病,如果我們不加以重視,有可能造就一代只懂享受不懂創造,只會吃魚,不會捕魚的花花公子與小姐。

日本的「餘裕教育」提倡熱愛生命,選擇堅強就是試圖將學生從應試教育中徹底改變,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恢復孩子天真爛漫的本性,鼓勵青少年利用週末到農業學校體驗生活。把孩子從溺愛中解脫出來,變嬌氣、懶惰為耐勞和堅強。

做為孩子的家長,就是在你需要幫助孩子的時候不去打擊孩子,在孩子需要磨練的時候,不去過份的溺愛,要知道,孩子是否能夠成材,是需要家長用愛的意志來磨練的。

轉載自:德威出版《決定孩子一生美德教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