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每個孩子都是人才〈第八章2〉:享受節日

現在,不知還有幾個人記得節日?

我對節日的定義比起別人簡單多了,它該是我與孩子共同的記憶,或者豐富生活的一部分而已;很多人把節日與古板相提並論,我完全不以為然,節日的意義並非只是傳統,一種假期,有時更是一種休的心境,表示忙碌之後的餽賞,借由節日讓身心靈全休假一會。

我很在乎節日,因為節日曾留給我最美的記憶,我很難想像,如果把節日從我的童年剔除,還有什麼?

節日,一來代表享樂的日子來了,我們可以非常歡喜,而且肆無忌憚的村子裡奔馳,那一刻突然覺得自己非常營華富貴,二來有好戲可看,歌仔戲、布袋戲鑼聲震天,唱戲的粉墨登場,好多戲碼我早已成背上幾段了,三是攤販來了,各種把戲全數出籠,孩子們穿梭在攤販與戲曲之間,花用手中的五塊錢。

現在的節日當然無法與舊時候相提並論,我們以前的過年方式,也無法舊事重提,但至少可以回味一下,講給兒女們聽,老一代的過年,孩子實在難以理會,比方說,在天井裡用古老石磨,吱吱作響的把米磨成汁,再以扁擔壓在椅條上,等水分瀝乾,製成碗粿,新蒸出爐的粿,奇香無比,蒸籠打開,香味四散。

兒女聽得眼光瞪得雪亮,直說:「真的嗎?」

有於節日的儀式,我還是很堅持,我大約都開著車問回老家過新年,初一早,與家人一起魚貫出門,到附近的三山國王廟上香祈福了,那是儀式,也是記憶,讓新年的氣氛濃鬱。

元宵節的燈籠,以前都是自製的,上山採竹子,削薄,糊上透明紙,便大功告成,當天繞著村子回來逛了好幾圈,順便裝鬼嚇人,笑鬧收場;現代已成過去式,但心血檢潮時,我還是領著孩子,按照古法,做了一盞尚紀念。

中元普渡是家鄉的大節日,也是我家的大節日,首先登場的是豬公競賽,爐主忙了好多年,養了一隻,就等這一天的結果,看誰養得肥,參加的豬一隻比一隻大,大約一千多公斤,簡直像一頭象,孩子們幼稚的穿梭在豬屍旁,看個究竟,法師唸著咒語,敲著鼓號,我們望著金牌,比一比誰第一。

只不過這樣的節日氛圍,有點血腥,我便不帶兒女回家看了,號即以免殺生的畫面烙印太深,難忘。

我家經營盤碗出租生意,節日是我家的恩典,可以賺上不少錢,但在童年這可是粗活,十歲的孩子跟著大人忙到三更半夜,可是受罪,初期用二條腿,一輛板車送貨,累死人呀,很多年後,才有輛三輪鐵牛車,貨車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歡樂的氛圍現在全淡了,或者根本蕩然無存,怎麼替他們複製一個新的節日?

我很想把我的童年的過節氣氛,移植到他們身上,可惜力有未逮,窮驢五技而窮,便無法獻寶,但盡可能帶他們去逛逛迪化街,踩踏一下過年的氛圍,享受一年一度的花燈盛況,如果可能趕回宜蘭,就去運動公園圍爐了。

忙碌的日子裡,你真的把節氛圍全忘了嗎?

明年開始記起吧,讓孩子的童年豐富一下。@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