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水記憶”研究方興未艾

【大紀元2月7日訊】研究人員發現﹐看上去再簡單不過的水﹐其實有惊人的記憶力﹐并能理解人類的感情和言語。

據俄羅斯《物理》雜志報道,通常人們知道,水分子之間會形成鏈式氫鍵,但這种鏈結构只存在很短時間﹐很快就會被其它分子之間的氫鍵代替:水似乎很難形成一定結构。因此關於磁化水﹐還有關於眾多水分子和其溶解的物質的結構相象性問題,長期被認為是偽科學。直到最近,科學家利用納米技術,發現水能形成持續時間很長的整體結构。

2003年,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課題研究所的斯大尼斯拉夫則宁(Stanislav Zenin)提出水有記憶力的論點。不過﹐他並不是第一個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早在1988年﹐法國科學家Benveniste已經在他著名而頗受爭議的研究論文中表達了這一觀點。

則宁等人發現,在水中可形成穩定的籠形包合物(clathrates),其壽命可達几個小時。這种結构由912個水分子組成,大小為0.5-1微米,在相差顯微鏡下就可觀察到。籠形包合物在蒸餾水中近乎電中性。但是它們的電導率可以改變。籠形包合物的分子鍵可以被磁攪拌器打斷,水就變得沒有次序了。加入任何其他物質,哪怕是一個分子,都會導致籠形包合物重新調整其電磁特性。

更令人稱奇的是,斯大尼斯拉夫則宁發現靈异人士的意念可以強烈改變水的導電特性,盡管現代科學對他們根本就不重視。因此,他定義水是一种具有階段性的、具有信息表現力,能儲寸數据的一种物質,他把它叫做生物信息庫。他認為,水具有主要和長期記憶力。主要記憶力在單次碰撞后很明顯,具有可恢复性,反映了新形成籠形包合物的表面電磁特性。長期記憶力則是籠形包合物的陣列結构徹底變化的結果。

日本科學家江本胜博士(Masaru Emoto)也發現意念能改變水的結构。他們把水滴在培養皿內,致冷兩小時。在一种結合顯微鏡、相机的冰箱內,他們在零下5度的時候,再觀察結晶結构。

他們發現,水的結晶受音樂,圖象,電視,人的禱告,個人的意念或是一群人的意念影響,甚至不同的語言文字或錄音都有影響。例如貝多芬音樂和重金屬樂對水產生的結晶迥然不同。不同的詞彙如“天使”和“魔鬼”產生水的結晶結構類似,但方向完全相反。

江本胜認為万物都有一個共同的振動頻率,協振波能把人的情緒轉化到周圍的物體上,這就是為什么人應該盡量避免不良情緒,他的看法讓科學界覺得可笑。但也有嚴肅的科學家對他的研究感興趣。有人正研究能否意念改變水的物理、化學特性,以滿足特使用途的需要(比如核反應堆里的冷卻水,如何以較少能量改變其粘度,以節省能源)。

另外,如果知道人大腦發出的腦電波是如何影響水的結构,可利用水的結晶儲存特性做成成電腦, 受人的意念控制。人體“遙感”電腦一旦問世,科學界對水有靈性的怀疑就會一掃而空了。@(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