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庇護工場 協助身障者就業

【大紀元2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廖千瑩/專題報導

庇護工場的設置,主要是提供身障者一個就業機會,並非以營利為目的,不過,即便如此,庇護工場的經營還是要找對方向,儘量找出市場差異性,積極投入,讓自身具有競爭力,才能給身障者一個穩定的就業環境。

勝利庇護工場中心主任張英樹表示,經營庇護工場很辛苦,無法由個人投入經營,多半都是由財團法人社團、基金會等申請成立庇護工場,其實企業也可以投入這一塊,除了可以解決企業定額進用身障者的問題外,也能同時協助身障者就業。

成立庇護工場成功的要件是什麼?張英樹說,首先,庇護工場投入的產業,一定要找對方向,由於庇護工場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 最好不要選擇同質性太高的產業, 就算是同類型產業,也一定要「Make Different」,就是要找出市場差異性。

張英樹說明,舉例來說,如果都是做麵包,經營者應該思考的是,自己的庇護工場和別家的有什麼不同,是服務態度比較好?還是麵包糕點的價格壓得比較低?他建議,發想時要了解自己的配套資源、以及背後實務經驗有多少,多注意市場狀態,從生活中去觀察,如何將身障者和市場趨向搭配在一起。

政府協助部分,勞委會職訓局身障就業組科員唐昌豪說,社團法人、公私立就業服務機構等成立庇護工場,政府補助項目,主要為房租補助、人事費用補助及水電雜支補助、工作訓練費等,希望能協助更多身障者走出家中、投入職場。

政府5%採購預算 優先購買產品

記者廖千瑩/專題報導

為了給身障者多一點支持和鼓勵,內政部在去年底通過優先採購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產品辦法,辦法中明訂,政府公務機關每年在採購禮品、餐盒等相關採購預算上,有5%的經費要優先購買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團體所生產的物品和服務。

勞委會職訓局身心障礙就業訓練組科長溫秀琴表示,目前勞委會輔導的身心障礙庇護工場約有46家,其中有7家位於台北縣;光是去年,庇護工場就提供了500多個就業機會,讓身障者進入庇護工場工作。

內政部去年10月頒布「優先採購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或團體生產物品及服務辦法」,規定公務機關採購禮品、餐盒等相關採購預算上,有5%經費要優先購買身心障礙機構產品。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