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荒蕪的茶園

寶島『茶』葉馳名中外,深入台灣民間生活的「茶道」更是盛名遠播,連東瀛客都曾經組團前來討教。六、七、八零年代台灣茶葉品種不斷的改良,加上肥沃的土壤、優良的水質、四季分明宜人的氣候,所孕育出的茶葉品質異常優美,尤其以高山區的「凍頂烏龍」其茶香四溢,享譽國際。



在台灣春、夏、秋、冬四季出產的茶葉,更是培育出不同的風味。不同的季節、海拔的差異,其出產的品質、價值也完全不一樣。通常都是以斤論值,從300、500、……、1600、2000、…幾萬、十幾萬的價差甚大。其中超過5千以上的多是高海拔種植的,不但茶葉沒有蟲害之憂(無需噴灑農藥),甚至標榜「有機」的茶,產量不多,物以少為奇、以稀為貴之下,價值自然非凡。這麼多不同種價格裡,各種階層的民眾依據收入、喜好口味、選擇適合自己價位的產品。



不過隨著時空轉移,茶農年齡逐漸老化,收入難抵成本,年輕一代又不願傳承衣缽,再加上WTO對茶農的衝擊下,有些茶園逐漸荒蕪,任憑雜草叢生棄耕荒廢。

筆者在二十幾年前,認識內人時,她家中就有近2甲以上的茶園。那時她家裡人口單薄,弟妹幼小正需人力,因此剪茶葉,就是女兒利用假日回家幫忙的最佳時刻,而當時年輕壯碩的我是最好幫手,。起初由不會剪茶到成為熟練行家,想來愛情力量可真不小。

1970年代,那時從手摘茶到用鐵剪剪茶、發展到機械動力化茶收,可說一路走來非常的辛苦。筆者與內人曾經用鐵剪剪到汗流浹背,臉龐紅透,全身濕漉漉,溼透又乾,乾複濕透,雙手無力,還好當時年輕力壯,休息幾分鐘又能恢復體力,繼續奮鬥。

照片中這位置就在低海拔老湖口旁邊的山坡地上。整片都是茶園,隸屬十幾戶人家。左右鄰居及親戚朋友總加起來,差不多有幾十甲地,在正農忙時,到後來連孩子都帶到茶園樹下乘涼、喝奶、玩耍、被斑紋叮得滿臉,甚至於發燒。

務農耕茶,要拔草、施肥、澆水、噴藥,有時要冒著被蛇咬的危險,工作雖然辛苦,卻生活得很快樂。當看到自己茶葉全部剪完,一包包磅秤完畢,被送上車輛時的剎那,全身好似放下重擔,不管一斤多少,心裡總是那麼踏實,滿臉微笑又滿足地揮手目送車輛揚塵而去,心理吶喊著:這期剪茶任務完成啦!茶價依期產量多寡而定,青澀剛收成的茶葉,好價時每公斤才8-12元,已算相當不錯了。有時低迷無技可展,價格5-6元,也得採收、賤賣。

隨著老一輩的茶農年邁體衰,年輕一代不願屈就,最後逐漸凋零,以前的數十甲地幾乎無人耕種,全部荒蕪,任憑雜草重生比人長的還高。筆者利用新年間空檔返回當年曾經參與剪過的茶園,映入眼簾荒蕪遍佈中,尚可清楚看到那零零落落的茶樹高低不平,其原有一輪輪的茶樹都被荒草所掩埋著,讓人看了不僅感慨萬千,腦海不時浮現出當年剪茶葉的景象。

據筆者了解,昔日的茶農,目前有些已踏上天國另闢茶園耕種,有的請外勞看護,健壯者雖不用他人照顧,能手持拐杖慢步於田間,不時左顧右盼若有所思的想拾回昔日的林林總總,感嘆著歲月不饒人,雖說兒孫成群,卻不知人生為何而來,欲走向何方?這樣真實的連續劇,人生無常的代表作,的確值得每個人深深的思索再三!@*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