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中企入印 荊棘滿途

【大紀元12月3日訊】(BBC記者 卡麗絲瑪﹒沃絲瓦尼孟買報導) 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兩個國家,但是兩大鄰國長期以來處於互不信任的狀態。

近年來,兩國在政治交流逐步升溫的同時,經貿交流發展迅猛。今年,預計兩國貿易額可達200億美元。

在印度國家和民間財富日益增長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和投資者紛紛湧入這個人口十多億的南亞超級大國。然而,因傳統不信任關係引起的緊張不安卻似乎時刻困擾著入印的中國企業。

直到不久前,兩大鄰國之間幾乎沒有陸路通道﹔貿易主要通過海運。

最近,隨著雙方關係進一步解凍,中印兩國去年重新開放了關閉44年之久的喜瑪拉邊雅山乃堆拉山口邊境口岸,以利通商。

此外,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最近訪問印度,成為十年來首個訪問印度的中國國家元首。此行進一步促進了雙方關係發展,並把經貿交流提到首要議程。

儘管雙方可能感情上希望建立更密切關寫,但對那些進入印度市場的中資企業來說,至少眼下的事情並不那麼順利。

經營不易

中國高科技公司「華為」在全世界範圍內銷售通信設備,目前正在印度大規模拓展業務。一千多名員工在該公司位於班加羅爾的研發機構工作。

儘管華為對駐印公司的中方僱員很關照 – 配了中國廚師、開通了中國電視頻道,甚至還裝了乒乓球檯,但是95%的僱員都是印度本地人。

華為方面表示,來印度之後的公司業務拓展很不容易,首當其衝的是為在印度從事長期項目的中國工程師申請簽證很難。一位公司發言人說:「我們只能為員工取得幾個月的簽證,之後又不得不讓他們回國。」

「來自中國的團隊很難獲得長期居留權。這打破了我們的工作模式,因為許多工程項目直到結束都需要工程師在場盯著。」

印度最大的非政府控制的公司瑞來斯實業 (Reliance Industries)也提出了類似的問題。該公司一直在與印度官方就天然氣管道項目中1800名中國工人的簽證問題進行協商。

據印度媒體報道,當瑞來斯公司將簽證提交到印度內務部審批時遇到了麻煩,官方以安全為由拒絕了他們。

流言困擾

華為管理層也感到,安全問題正成為公司發展進程中的一大障礙。2001年華為被指受雇於巴基斯坦,後來又被指控受雇於阿富汗塔利班政府。這些指控很大程度上都是出於主觀臆斷。

華為對此予以否認,而其總部所在地卡納塔克邦政府,也已經澄清了這些指控。但是五年過去了,還是很難擺脫這些流言蜚語。

事實證明,想要在印度獲得生產許可證也很困難。華為在過去的兩年中兩度提出申請,但是印度外國投資促進局還沒有回音。

公司發言人說:「我們不能永遠等下去。」

「我們在印度的投資超過了一億美元,還想進一步加大投資,但是今年早些時候我們提出的生產設施審批卻被大大延誤。」

令企業感到不安的傳言還有:印度政府可能會起草一項法案–對來自被認為有安全威脅的國家的投資,要進行更為嚴格的審查。中國及台灣、巴基斯坦、朝鮮和中東國家可能會上這一名單。

不過,印度商貿部部長卡邁勒﹒納特堅持說,印度在投資方面的安全考慮與其他大國並無不同。他說:「我們的做法與美國沒有什麼不同。」他還補充說,安全方面的考慮針對的是特定領域,而非特定國家。

納特先生說:「口岸和電信–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敏感的。」「中國沒有受到任何不公正的待遇,我們對所有國家一視同仁。」

商業挑戰

中國最知名的家電品牌之一「海爾」聲稱,它在印度的商業活動沒有遇到很大的困難。

在印度,他們向正在迅速成長壯大的印度中產階級銷售冰箱、電視機和洗衣機。海爾稱,他們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人們的觀念–認為中國貨價格便宜但是質量差。

另外一個挑戰是適應印度市場的產品本地化問題–在一些產品的設計中,已經出現了讓人頗感興趣的變化。

首席運營官普蘭納布﹒達布哈依說:「比如,將來您在此處所購買的我們的冰箱,冷凍室會在下層,而非上層。」

「我們發現印度家庭不喜歡吃剩飯,所以不可能把食物冷藏起來,第二天再吃。」

他補充說:「我們在印度消費者中間已經建立了信心和品牌價值。」

「我要說的是,目前印度人不再把我們當作一個中國品牌,而是一個世界品牌。」(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