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寬恕於人

清言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2月26日訊】清朝時,壽州有個張秀才,他為人寬恕、很重義氣。

壽州民間有尚武之風,一天,張秀才的鄰居買了一鳥槍回來,晚上在家旁邊試槍,猛然聽到哀叫聲,趕快過去查看,只見張秀才的兒子被槍誤傷而死。鄰居非常害怕,說:“殺他人的兒子尚且不可,況且是殺了張秀才的兒子啊!”於是率領家人來到張秀才的家門前,哭泣著來認罪,說道:“聽候您隨便怎麼處置都行。”

張秀才說:“你哪敢故意殺死我的兒子,是我的兒子命該絕。況且說不定是因為我不修德行,上天降下懲罰,奪取我的兒子以報應於我呢?”隨即命人將兒子安葬,再一句話都沒有說。

張秀才當時已經五十多歲了,鄰居因為感念他的寬恕之恩,所以想把女兒嫁給他,但張秀才執意不肯。在鄰居的一再要求下,最後張秀才只有接受了,後來為張秀才生了兩個兒子,這也算是上天對張秀才寬恕容人的回報吧! 轉自《明慧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古時朝廷中為甚麼要設立“諫官”一職呢?就是為了對君主的過失直言規勸並使其改正。對於他人的建議和指正,要包容和廣泛採納,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取,避免“只緣身在此山中”對自身的過錯“不識廬山真面目”,避免固步自封造成大的損失,這就是人們說的“忠言逆耳利於行”,宋仁宗就是這樣一個聞過則喜的人。
  • 真是好人有好報。不久,蔡啟傳的妻子就為他生了一個兒子。第二年春,也就是康熙九年,蔡啟傳高中狀元,其子孫後來也都頗為顯貴。
  •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要治國平天下,最首要的是先修身,做一個正直的人。儒家在考察人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也是人的品德,而不是人的才能。在儒家看來,人首先要學習的是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有用之才
  • 古代心胸豁達的君子將權勢富貴看的很淡,將個人的得失置之度外,因此,沒有甚麼東西的失去會令他們感到憂慮。
  • 以前有個故事,一個人生前做了很多善事,他在死後還是到了陰間將要受到懲罰,他頗為不服氣,於是閻王翻出記錄他一生所做善惡的冊籍給他看,只見他所做的所謂好事不是被列在“名”的下面,就是歸在“利”的範疇,原來他並無絲毫的善心善念,他行善的真正動機只是在“名利心”驅使下所為之,他最後終於無話可說了。
  • 黠鼠給了蘇軾什麼啟悟?(Shutterstock)
    少年蘇軾寫了一篇文章——《黠鼠》,紀錄了事情的始末,抒發自己的感悟。《黠鼠》的意趣濃厚,寓意深遠,誰能想像這是出自一個十一歲孩童之手呢?
  • 他們的行止之善出於本心,猶如雲之出岫。(Shutterstock)
    在《後漢書‧獨行列傳》中,記載了一些感人的人物事蹟,在亂世中,他們的精神、義行受到上天的嘉許,人生非常精彩。對我們當下的時代,當也有一些啟迪。本文講的是一個僕人和一個貧兒的人生故事。
  • 君子、小人之別不是絕對的。君子與人為善,包括對小人在內,不能嫉惡如仇。19世紀美國總統林肯在第二次就職演說中講「對任何人都不懷惡意,對所有人都心懷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這應該也是我們理解本章的題中之義吧。
  • 北京故宮,紫禁城,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於永樂十八年竣工,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結構古建築之一。這座宏偉的宮殿見證了中華民族藝術與科技文明,創下了600年在風雨中不淹水的建築成就,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古代的輝煌與智慧。然而,這傲人的成績,在2023年卻被打破了……帶給我們什麼思考的問題?
  •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商人總是把利益擺在第一位,不顧禮義道德,甚至過去有句俗話說「十商九奸」,指責商人為了賺錢而不擇手段的行徑。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有些道德高尚,品行良好的商人,他們不為巨大的利益所誘,分毫不取別人的錢財,清高自守,義氣干霄。本文就舉這樣一個例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