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心理

小丑

  每次聽到「小丑」這首歌,就想及我那七歲的兒子,他啊!其實什麼都好,就是喜歡扮演「小丑」。在家裏老愛打姊姊、學蠟筆小新掀她的裙子,或做出各種「款式」的鬼臉。

  幼稚園的老師也有所埋怨,說他極端喜歡惡作劇,例如,用東西丟女生,有時則把蟑螂放進同學的書包裏,甚至把沙子放入別人的飯中。

  「警告」與「處罰」似乎發生不了太大的效果。像幾天前我就痛打他一頓,但昨天他又舊態復萌了,你說我該怎麼做,才能制伏這孩子?

★觀念交流道

  六年前我也曾治療過這樣的小病人。

  第一次和那位小朋友會談後,便發現他極為聰明,他之所以喜歡作弄同學,是因為老師所教的內容,都太簡單了,很無聊啊!

  經過「智力測驗」之後,果不出其然,智商高達一四七,是一位資賦優異的孩子。我當時建議那位母親,多買一些孩子喜歡的書籍、玩具讓他閱讀、玩耍,或讓他學做感興趣的才藝。三年後。他變得一切正常,現在是一所中學的資優生,同時學得一身好才藝。

  我並非表示「小丑」兒,個個都是天才寶寶,但極有可能,應撥冗帶小孩子去接受智能方面的檢定,如果真是資優生,可別對他寄望太深哦!否則仍舊會揠苗助長。平常心觀之吧!只要能供他所需要的,就已相當稱職了。

  有一部分的小丑行為,則是起因於企圖尋求父母的「關心」與「注意」。這似乎意謂著父母常忽略小孩子的存在。應該自我修正,例如:每天撥些時間陪陪孩子,更有必要教導孩子一些正當吸引他人關心的方法,例如,當孩子表現良好時,即予以鼓勵和讚美,當他頑皮搗蛋時,則給予忽略。

  以愚蠢可笑的行為來轉移別人的注意,企圖掩飾自己的錯誤行為,也是孩子經常使用的「高招」之一。善用「第三隻眼睛」──看清楚問題的內在涵意,而非表層的意義。當孩子弄破一個杯子,而展現小丑行為時,應該選擇「幽默」。打個比方:「那杯子『跌』得很淒慘啊!」這是良性示範!讓孩子從父母身上學會幽默風趣。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