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雜誌調查:教改實現部分理想但不保障就業

【大紀元11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二十一日電)天下雜誌最新教育特刊檢視台灣十年教改的調查指出,教育改革使小班教學理想漸實現,大學不再是窄門,但快樂學習的同時也讓補習班成長五倍、大學不再是就業保障。例如十年前接受雜誌專訪的台北縣福和國中學生賴茹君最近再受訪說,若可重來,願聽媽媽話多讀點書考上好學校。

賴茹君當年參加福和國中現代教育實驗班,實驗一年即停辦,她受訪時的願望是當記者或導遊,今年她剛從景文技術學院畢業,還在找工作,晚上在郵政處理中心打工,她強調國二時太沈浸在快樂時光,真希望當時多用功、多讀一點書,現在也會多得一點,她認為是自己使自己失去競爭力,真希望當初多聽媽媽和老師的話「多讀點書對你是好的,多讀點書才可考上好學校」,她說沒有長大,就不知道這些都是真的。

天下雜誌十年前做教改專題報導時,曾經專訪五名國中生,今年進行檢視十年教改的專題報導時,再度訪問這五人製作紀錄片,五人際遇大有不同,報導強調教育改革是應走的路,但決策者、執行者應該要想想,「教育制度的改變會影響很多人的一生」,但台灣教改十年換了六任教育部長,平均任期一年十個月,每項政策都在新人摸索中搖擺前進,形成台灣教改最大弱點。

民國八十四年,天下雜誌專訪的五名學生,除了賴茹君,其他四人是彰化縣原斗國中三年級張明豪,家中務農,想當畫家;原斗國中二年級莊雅竹想當藝人;台北市中正國中張瑜珊小時常生病而想當醫生;花蓮縣太巴塱國中林宏明想當棒球國手,像陳信義、王光輝一樣,錢也很好賺。

雜誌最近再訪問發現,張明豪從專科學校、二技一路念上來,如今在中州技術學院機械研究所修讀碩士,他說唸畫畫的姊姊建議他不要念畫畫,因此他改選讀機械,放棄當畫家。

莊雅竹也放棄原來的願望,如今在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念建築研究所二年級,她說在台北遇到昔日同學,同學驚訝的說「妳當初成績那麼爛,沒想到現在居然能念到研究所」。顯示多元入學讓張、莊兩人有多元發展。

張瑜珊則一路順暢,升學進入台灣大學,再出國留學,如今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獲得資訊工程及管理雙碩士,成為美國各家高科技公司如微軟、GOOGLE、eBay爭取的人才,最近正在接受各家企業面談,前途沒有憂慮。

當初想當棒球國手的林宏明,國三就放棄棒球,高三放棄升學,如今在一家染整工廠擔任領班,已經結婚生子,他說,學習一技之長也很好。

雜誌報導指出,教改的多元入學廣開升學大門,讓孩子不必擠窄門,但大學入學率九成以上,大學畢業生成長三倍,研究所已經超過二千五百所,升學壓力卻仍不減反增,補習班成長五倍達一萬五千多家,其中,中學升學補習班佔八成多,顯示教育制度改變真的會影響很多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