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IBM轉型成功 掌握知識經濟做好管理與獲利

【大紀元10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九日電)在資訊界一直非常風光的IBM公司也曾經因為決策錯誤而摔過跤,導致業績下滑,工廠關閉,裁員達一半之多,後來整個公司改走顧問和服務,協助客戶做好知識經濟的管理與獲利,成為轉型成功的典範。

台灣IBM公司日前慶祝在台設立50週年,許多曾為IBM的員工和客戶們群聚一堂,資深員工談及IBM的風光,但也不諱言的提到過去曾犯下的錯誤,所幸IBM提早轉型成功,創下「大象也能跳舞」的典範。

在台灣IBM服務35年半的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柯火烈表示,IBM並非年年風光,IBM曾在70年代研發出RISC的「精簡指令集」,不但不會賺錢,還會打擊到IBM的主機命脈,於是這個科技就束之高閣,直到後來HP和SUN MICRO發展精簡指令集,並運用在UNIX系統上時,IBM才恍然大悟,趕緊把放在倉庫的寶貝拿出來上市,但已經有點來不及了。

另一項錯誤的決策是,隨著MINI電腦的發展和問市,做慣大型主機的IBM不認為小電腦有什麼賺頭,於是把PC 中的CPU交給INTEL,作業系統交給微軟等「兩家小公司」代工,當時微軟研發出DOS系統,還以一百萬美元的價錢賣給IBM,結果IBM看不上眼不想要。

沒想到後來MINI電腦和個人電腦愈做愈好,也愈普及時,IBM才發現錯了。柯火烈說,當時IBM有許多工廠閒置,人員過多,關閉工廠,全球裁員20餘萬人,已達全公司員工一半之多;IBM只好重新思考未來的走向,後來才改走以服務為導向的策略,但錯誤的決策導致91年到93年的業績下滑。

在IBM服務長達29年的首席資訊系統架構顧問盧定雄也說,大環境在變,電腦也跟著變,人類的需求也在變,尤其當愈來愈多台商加入資訊工業領域時,普及的速度倍增,如果企業不跟上潮流,會非常危險。

盧定雄指出,所幸台灣IBM當年業績表現很好,未受到裁員波及,但也夠心驚膽跳。幸好IBM轉型成功,如今服務和顧問的收入佔總營收的一半以上,全球員工也逐步增加到30餘萬人。

柯火烈強調,現在看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IBM提早轉型成功,保住了公司和投資人的命脈與權益,未來的經濟是知識經濟,企業一定要掌握好知識經濟的潮流,誰能將知識管理得好,誰就能掌握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