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

北京四合院有錢人住的「別墅」?

【大紀元10月26日訊】(大紀元綜合報道)以往從北京北海白塔居高臨下眺望京城,除了皇宮建築群是一片紅牆黃瓦外,四周都是方方塊塊的灰瓦屋頂和一行行綠色行道樹。這就是北京特有的民居建築群四合院。如今這種古人精心創造出來的民居形式正漸漸消失在人們視線之外,取而代之是商業林立的高樓大廈。不過,近兩年來隨著四合院所承載的價值攀升,它正逐漸成為有錢人「新寵」。

有錢就住四合院?

近日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沈威風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這兩年轟轟烈烈的四合院運動風起雲湧。20年前率先從平房搬進樓房的那群人,再次率先又搬回平房了。只不過,現在四合院成了千金難求。

文章說,北京最有錢的人,住在南池子大街那一排外面朱門繡戶、裡面樹影婆娑的原生態四合院裡。次一點有錢的,則在京城二環附近買一個城市化改造進程中殘留的四合院,雖有點破舊,但花大筆錢整修,裝上抽水馬桶和空調,仍是不錯的。

再次一點有錢的,就在京城外買一套別墅,中式的那種。粉牆灰瓦,院裡有幾塊太湖石,三五株杏花梅樹,房子的內部結構,完全拋棄了四合院的形態。而再次一點、算不上有錢的,他們口袋裡的錢,絕對不足以讓他們買四合院,為了親身體驗中國式居住的好處,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四環邊上的某個塔樓裡,營造出屬於自己的中式居住環境。

「百萬家」住宅天下聞名

《日下舊聞考》中引元人詩云:「雲開閭闔三千丈,霧暗樓台百萬家。」 這「百萬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說的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在中國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根據現有的文物資料分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築出現。在漢代四合院已經逐步形成,唐宋時已廣泛使用,到明代已完整。現在北京大量存在的都是清代建造的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中國北方住宅建築中一種傳統的佈局形式,又體現中國「前堂後寢」的禮制規格,在中國傳統住宅建築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實按詞意可以推知四面有房屋,當中有院,叫「四合院」。它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

它是最能代表老北京民俗文化和反映北方古老文化生活的歷史產物。但隨著北京對舊城區的大規模改造,昔日的四合院一個一個的在消失。從1990年始 ,大量四合院被成片拆除改造為高樓大廈,到2000年,據文物部門粗略統計,北京的四合院減少了近100萬平方米。

北京市政協的一份《調研報告》披露,2000年到2005年北京計劃改造300多萬平方米危房,但同時有600多萬平方米並非危房的房屋將「陪綁」——就這樣,一個個四合院、一條條胡同就永遠消失了。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陳志華表示,以前的大拆大建已經造成無可挽救的損失,北京市區的許多四合院到目前都還可居住,真正的危舊房很少,可以通過維修保護起來的。

2005年年底,被專家認為是北京四合院中上上品的孟端胡同甲45號院,在民間文物保護者堅守了兩年之後最終被拆。以保護古代村落著稱的陳志華教授無奈地說,那是北京真正好的四合院,規模宏大,而且保存也比較完整,但它仍和現在已立起摩天大廈的金融街很多好的胡同一樣,逃不了被拆掉的命運。

四合院含金量在攀升

四合院作為一種特殊的物業形態,它的市場供應是呈下降趨勢的,而市場需求卻隨著人們對四合院的重視變得越來越大。這種供給與需求的反方向發展,導致了四合院巨大的投資市場和獲利空間。

中國證券報報道稱,四合院見證了中國古老的歷史,濃縮了悠久的文化,其文化價值決定了投資價值。

北京南池子、北池子大街有眾多的四合院建築,北池子大街 26號是其中之一。據駐守在那裡的工作人員說,這所院子是原北京市市長陳希同在位時興修的,但沒有完工陳就東窗事發。

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這片房子現在屬於天鴻集團,到現在每天都有十多撥人過來看房,有開著寶馬的,也有開著奔馳的,他說,這院子一平米大概15000元,買下整個院子得花5000萬,裝修又得花上 5000萬,買下來就要投入上億元,所以根本不是一般人奢望的。

據瞭解,四合院基本上都比一般商品房要貴很多,一套三四百平米的保存良好的老四合院有的可以賣到上千萬。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