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環保署河魚汞含量調查 較往年大幅降低

【大紀元1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八日電)河魚是許多野溪垂釣客喜愛的盤中佳餚,但食用安全總受到質疑,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公布全國河川底泥及河魚總汞含量檢測結果,發現平均測值為每公斤零點零五一毫克,遠較往年平均測值零點二毫克大幅降低,顯示環境污染已有改善。

環保署去年委託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進行「毒性化學物質環境流布調查」計畫,分別在三月及八月,利用枯水、豐水期間,對淡水河、頭前溪、濁水溪、大甲溪、二仁溪、北港溪及秀姑巒溪等七條河川,進行河川底泥及魚體總汞含量檢測。

檢測結果,七條河川魚體總汞含量的平均測值為零點零五一毫克,未超過衛生署魚蝦類衛生標準的零點五毫克;且相較於二00三年的檢測平均值零點二毫克,也有大幅降低趨勢。

河川底泥方面,總汞含量平均測值為零點零五七毫克,較二00三年的平均測值零點零九毫克為低;也遠低於美國河川底泥平均測值的零點二七五毫克。

環保署表示,為加速降低汞在環境中流布所可能造成的危害,並與國際間「逐步限汞,最終禁汞」的潮流接軌,環保署已經公告將自二00八年起,全面禁止汞用於製造水銀溫度計,降低國內汞的使用量。

如果在居家生活中,不小心將水銀溫度計打破,環保署提醒民眾,一定要記得使用眼藥水滴管、注射管、書籤、名片或塑膠片等用具,來收集溢散的水銀,絕對不要使用吸塵器,甚至以任何方式加熱水銀,也不要使用掃帚或毛巾來處理、擦拭散落處,避免水銀擴散。

環保署強調,收集到的水銀,民眾一定要以氣密堅固的容器貯存,並將瓶蓋以膠帶封死,並加以標示,最後再交予清潔隊清理,才能減少汞對環境及人體的危害;民眾在選擇家用溫度計時,也最好採用電子儀器或不含水銀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