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改革與制度創新 (7)

—中國大陸的憲政民主道路
張祖樺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其二是認為民主裏面已經包含了憲政的內容。比如人民主權和民選政府,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實行法治等,因此不需要再提憲政了。對於這種觀點,我也不敢苟同。我們承認民主和憲政在上述許多方面是一致的,並認為民主與憲政之間存在一些交叉點,但是民主不能涵蓋和替代憲政。因為如前所述:民主與憲政在政治權力體系中所負責的領域是不同的,民主負責權力的歸屬,即權力來源於哪里?權力應該屬於誰?這些問題應由民主來解決。憲政負責權力的制約,即怎樣限制權力?怎樣約束權力?怎樣保持權力的平衡?這些問題應由憲政來解決。所以有人說:憲政的核心就是「限政」。

民主強調的是公民的政治權利和公民參與政治的程式;憲政強調的是對政府和政治權力的限制與防範。顯然,民主並不能解決憲政要解決的問題;憲政也不能解決民主所要解決的問題。民主與憲政的關係,只能是一種互補的關係,彼此不可替代,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離開民主談憲政,就會越談離本義越遠,從而使得憲政失去應有的意義;離開憲政談民主,也會使民主走偏,甚至於為某些蠱惑人心的政客所利用,演變為血腥的暴政。憲政主要涉及兩種關係:一、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關係,即權力與權利的關係;二、政府各部門之間的關係,或者說政府內部各種不同性質的權力及其運用。憲政要求在政府與公民的關係中對政府進行法律限制,在被統治者的權利與自由和政府的有效運作之間謀求一種大體上的平衡。

民主理論是建立在這樣一種道德觀念之上:人類因其是人(而不是物)理應受到尊重,成年人必須享有更大程度的自治和參與。然而,在現代日趨複雜化的國家事務中,完全的自治和直接參政是難以做到的,也是不必要的;人民可以通過把他們的權力授予(委託給)自由選舉產生的代表來參政。於是,選舉成為民主的核心,定期的、普通的、自由的、公正的選舉,以及為了實現這種選舉所必須的政治交往、結社和表達自由成為民主的前提條件。選舉是任何法律和公共政策取得合法性的道德約束力為先決條件。也就是說,法律和公共政策唯有取得人民的同意,才能獲得合法性。

憲政也關心人類的尊嚴,並承認民主的政治程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人類尊嚴。然而,它對民主理論的某些假定持有一種警惕的態度。首先憲政主義認為人性是不完美的,人有自私和濫用權力的傾向。因此不要盲目地相信政治家,而要使他們受制於有約束力的憲法和公民的憲法權力,以降低政治風險。傑弗遜說得好:「別再說什麼信賴任何人,還是用憲法的主張把他束住吧」。其次,政治遊戲規則和政治文化並不能保證少數種族、民族、宗教團體和政治上處於劣勢的人們的公民權利。不受限制的人民政府亦有可能出現很大的暴力傾向,歷史上不乏這樣的事例。再次,民主理論過於推崇選舉程式和決策程式,可能變成「程式拜物教」。憲政主義雖然承認民主程序,但拒絕程式至上。他們指出,就個人權利而言,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不僅取決於決策者是不是民主產生的,決策是不是遵循了正當的程式,而且取決於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實際內容。

一個法律,即使它是民選的立法者按照法定的程式通過的,但如果侵犯公民的自由與權利,也是違反憲政制度的,因而是沒有合法性的。所謂憲政,簡言之,就是有限政府。它是一整套對政治行為與政府活動的有效控制的制度安排,旨在保護人的權利與自由。世界立憲史向人們證明,立憲政體就是控權政體、自由的政體;憲法不僅是一種權力,而且是一種對政府加以控制和約束的法律。中國今天的一個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無限政府,党權無限,絕對權力,政治權力不受任何制約,可以為所欲為,因而導致權力腐敗現象迅速蔓延,難以扼止。醫治這一頑症的根本辦法就是通過大力推進政治改革,逐步實行憲政民主,真正建立起權力制約機制,使人民實實在在的享有國家主權。

從我國的現實情況來看,民主的發展水平尚屬初步,公民的民主權利實現程度還很低,就連最基層的行政首長(鄉長、鎮長、街道辦主任)都還不是民主選舉出來的。法治的實際進展也並不順利,各種法律雖然立了不少,但是由於政治腐敗和司法腐敗的盛行,司法者的人治習慣根深蒂固,使法律在施行中大打折扣;人治的狀況相當普遍;法律的制訂大多是針對老百姓的,即「以法治民」,真正能夠制約各級政府和官員的法律還顯得很不夠。與憲政的距離就更遠了。雖早有成文憲法,但由於黨在憲法之上,執政黨的權力高於一切,不受任何制約;致使憲法根本就不具有最高權威,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也往往不能兌現,加之司法不能獨立和沒有違憲審查制度,政治權力完全可以隨心所欲、橫行無忌。這也正是腐敗現象屢禁不止、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我們從公開披露的官員腐敗案件中,足以看到不受制約的權力會肆虐到何種程度。由此,我們更可以看到今日中國何等需要民主、法治和憲政。

人類社會發展到二十世紀末葉,政治民主化已日益成為人類文明的主流。我國不可能置身世外,終將會融入這一潮流之中,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但是由於歷史、文化、傳統、體制等諸方面的原因,我國走向民主的道路必然會有自己的特點,會有一定的「路徑依賴」。這裏所說的「路徑依賴」就是指一個國家的制度變遷離不開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並且要在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通俗地說,就是中國一定會達到憲政民主的目標,但是實現憲政民主的道路會與其他國家不同,這條道路會有自己的特點。不注意研究這一特點,一味地生搬硬套別國的做法,是難以奏效的。因為別國的成功經驗是基於它自已的歷史、文化、傳統,我國和它們的情況有很多的不同,簡單地拿來是不行的。中國近百年來民主化進程之所以成效不彰,即與此不無關係。因此,既要充分注意虛心學習別國民主化方面的好的東西,也要充分注意研究本國民主化道路的特點,應該把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建設和創新。

我國有不少方面是世界上少有或特有的。譬如我國有綿延五千年並且不曾中斷的文明史;自秦始皇統一中國至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兩千多年時間裏,大一統的皇權主義和專制主義一直佔據著統治地位;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起,儒家文化就成為官方的意識形態,隋唐以後通過科舉制又將儒家思想滲透到民間;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綱常倫理對國人的影響至為深遠,直到今天,儒家的一整套明君賢君聖君和清官忠臣賢相的傳統在市民百姓中仍然廣有市場;人們對於國家所持的觀念更多的還是一種臣民的觀念,而非現代的公民意識;我國有近13億人口,而其中70%生活在廣大、分散的農村,傳統勢力在農村的影響仍然異常深厚,農民、農村、農業「三農」問題在我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國家雖然號稱「地大物博」,但是人均佔有的資源卻很稀少,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我國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我們把所有這些圖像組合起來,就能夠獲得對中國的比較完整和比較接近實際的認識。因此,我們不能指望中國會象一個只有幾百萬人口的國家那樣一夜之間就發生根本的變化;也不能一廂情願地企求「畢其功於一役」。歷史已經證明:烏托邦式的空想和試驗對於中國是極其有害的。

憲政民主概念本身無所謂西方的、東方的、外國的、中國的,經過幾千年來的探索與實踐,憲政民主已經有了較為成形的意義和理論。它是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是構建人類生活家園的基石。但是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實現憲政民主的道路會有各自的特點,因為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多元化的,是極其豐富多彩的。因此,我們須注意的是:一方面,要防止有些人用「中國特色」來任意曲解憲政民主;另一方面,在中國建設憲政民主的宏偉大廈,又要充分關照到本國的實際,探索符合本國實際的民主化道路。這就是「實事求是」。(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國國務卿賴斯星期六晚上抵達北京訪問,而北京則加強了對一些異議人士的監控。海濤現場介紹有關情況。

    海濤:今天下午,我因為一些其它事情,找北京的理論工作者張祖樺,結果,他對記者說,他現在北京郊區一個地方小住,而門外就是公安方面的人員還有警車,對他和家人進行密切監控。他說:「我們現在郊區農村渡假過週末,警察就在門口守著。」不過,張祖樺說,在屋子裡,他可以打電話,同外界保持聯繫,只不過出門就有警察貼身跟著。

  • 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阿爾布爾八月二十九日起,開始為期五天的訪華,將與中共高層討論人權現狀。中共當局採取大規模行動,再次將民運人士、異議人士軟禁起來,劉曉波、張祖樺和劉荻家外警察都來站崗了。趙昕、齊志勇、胡佳、龐梅清、劉京生、馬文都、王國其等人也提前遭到警方監視。中國維權組織「仁之泉工作室」負責人侯文卓的辦公室,二十九日遭到警方搜查。
  • 當代中國有一個特殊的“民族”——“上訪一族”(他“她”們自我命名爲中國第57個民族——“訪族”)。他(她)們來自全國各地,大多集聚在北京火車站南站周邊地帶,因這一帶在地理上距“中辦國辦”人民來訪接待室和全國人大常委會信訪局及最高人民法院人民來訪接待室較近。他(她)們中條件稍好一點的租住在簡陋的民房和小旅館裏,條件差的就在附近的工地上、橋洞下、水泥管裏風餐露宿。
  • 中國正處於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變局之中。社會每天都在發生變化;變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變化之大,引得世人矚目。然而,誠如前人所言:理論往往落後于現實生活。在今日中國,系統說明這種變化的著述少之又少,仿佛社會根本沒有這種需求似的。
  • 從文化方面看,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變遷,文化作為一個社會民族風貌的主要展現,也在發生劇烈的變化。(1)與正統意識形態疏離。「文化大革命」結束以來,革命年代製造的政治神話一一破滅,正統意識形態(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一黨專制、個人崇拜、計劃經濟、一大二公等)逐步走向衰敗,人們普遍發生信仰危機、信念危機、道德失範。
  • 二曰民族主義。徐迅在《民族主義》一書中說:「民族主義(nationalism)一詞1844年才出現于社會文本中,其基本含義是:對一個民族的忠誠和奉獻,特別是指一種特定的民族意識,即認為自己的民族比其他的民族優越,特別強調促進和提高本民族文化和本民族利益,以對抗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利益。」
  • 我認為,按其發展方式劃分,中國未來的政治發展可能有下列幾種路向:一、和平漸進的道路,即所謂的「臺灣模式」;二、暴力革命的道路,即所謂的「羅馬尼亞模式」;三、以和平發展為主、但不能避免暴力衝突的道路,即所謂的「蘇聯---俄羅斯模式」;四、國家分裂並導致戰亂,即所謂的「南斯拉夫模式」;五、與上述四種模式都不太一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下面對這幾種可能發生的前景作一簡述:
  • 美國當代著名的民主理論家羅伯特.達爾的一些論述民主的專著,如:《民主理論的前言》三聯書店1999年版、《論民主》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等,也已陸續翻譯出版。達爾在其著作中論述道,現代民主與古希臘民主不同。現代西方國家所建立的民主制度既繼承了古希臘民主制的形式,也繼承了中世紀出現的共和傳統與代議制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