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水銀柱上升 人與自然非良性互動

【大紀元1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陸庭編譯報道) 2005年將盡時,歐洲環保署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發表新聞公告,稱歐洲正在經歷近五千年來氣候變暖最劇烈的時期。

1998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和的四年。單是2003年的夏天,阿爾卑斯山的冰川就減少了十分之一。如此下去,到2050年,瑞士的冰川將消失四分之三。

根據該署2005年的系統報告,二十世紀的一百年裏,歐洲的平均溫度提高了0.95℃。與全球平均的溫度升高0.7℃相比,多出35個百分點,並且氣溫仍在繼續升高。

水與沙漠吞噬地球

報告指出,如果現在還不及時對全球轉暖趨勢進行遏制,地球北部的冰雪將會逐漸融化,淹沒陸地,同時全球沙漠面積將從南部增加。這樣會意味著人口將集中到地球中部。儘管歐洲已制定了節制溫度上升的目標,但氣候的變化仍不會停止。歐洲環保署總裁傑奎林‧麥格拉德強調,必須減少廢氣排放。

值得欣慰的是,迄今為止,歐洲的環保法制基本奏效。水和空氣比以往潔淨了,破壞臭氧層的因素已減少,廢品回收利用量也已翻倍。另外,前二十年裏,汽車尾氣催化裝置的改進使汽車造成的污染縮小了十倍。

能源消耗型生活模式

但是另一方面,目前歐洲人生活模式的變化,正在不斷地給環境增加負擔。人的壽命越來越長,又有越來越多的獨身家庭,大大增加了總體居住面積的需求。1990年至2000年間,歐洲增建的住房佔用了八十万公頃的土地。這相當於盧森堡國土面積的3倍。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一百年后密集居住面積將是現在的兩倍。控制密集居住區的增長對於保護自然資源將具有極重要的分量。

報告中還說,歐洲人的旅行,越來越遠,越來越頻繁,消耗地球自然資源的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運輸業廢氣排放的增長量比其他任何一個行業的都多,並且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這種情況還會延續。另外,2000年至2030年,飛機的旅客也會增至現在的兩倍,歐洲人將會在歐洲境外留下明顯的消耗自然資源和損害全球自然環境的「足跡」。

正視環境問題

一項名為「歐洲晴雨表」調查表明,百分之七十的歐洲人希望執政者能夠把環境問題提高到與經濟、社會、就業問題同等的高度,在歐洲、國家、地區不同層次上互相合作,把環保問題融入到運輸、農業和能源行業,並且制定如何調動個人和企業能動性促進環保的規則框架。

麥格拉德說,我們要循序漸進地把稅收的對象從工作、投資方面轉向環境污染、低傚使用材料和土地方面。此外,我們還要改變對運輸、住房、農業和能源的補貼方式,鼓勵那些有長期效應的、高效利用資源的技術。對汽油的高稅收和嚴格規定在前幾十年裏已使當今的汽車能夠雙倍的節油。同時我們也已經看到,如果我們在環保問題上懈怠、被動,那麼我們會在人類生命和自然破壞上付出怎樣沉痛的代價。(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