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學者:兩岸經貿競爭 台灣應靈活攻守彈性布局

【大紀元9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二十五日電)在中國崛起壓力下,兩岸經貿競爭的棋局中,台灣要如何致勝?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二研究所所長陳信宏認為,以守待攻非維持優勢的抉擇,攻勢有時才能維護台灣的掌控權。

陳信宏在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最新出版的「台商 E焦點電子報」中,分析台灣投資中國的戰略。他表示,中國經濟實力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台灣卻仍在開放與不開放間進行拉鋸戰,從水果登陸到半導體產業進一步開放,正反雙方的立場與思考模式,始終堅定如一。

分析多年台商投資中國的議題,陳信宏認為,主要圍繞在兩岸分工方面,包括垂直分工或水平分工,這樣的概念隱含著「台灣為主中國隨從」的思維,但事實上,中國經濟與產業發展採取跳躍式進展,已急遽改變兩岸產業競合格局。

「人民日報」曾宣稱,目前有600家跨國企業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陳信宏指出,這個數字或許略嫌誇大,但據美國商務部資料,2000年美籍企業在中國研發投資金額達5.06億美元,在日本除外的亞太地區中,僅次於新加坡的5.48億美元;而在台灣的研發金額則只有1.43 億美元,大致印證這個趨勢。

陳信宏分析,禁止台商西進始終被認為是維持台灣產業優勢的唯一抉擇,但半導體廠商登陸延遲兩年,期間中芯半導體趁2004年初半導體代工市場需求急速加溫,已站穩根基,成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對晶圓雙雄產生低價搶單壓力,台灣的守勢可能促成中芯半導體壯大,應該繼續維持守勢嗎?

他認為,守勢不一定是維持既有產業優勢的唯一抉擇,攻勢有時候才能真正強化或維護我方在兩岸的掌控權,政府應建立一個有守有攻、彈性靈活的兩岸貿易佈局,才是較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