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廖椿沄:建華銀密切觀察印度市場發展

【大紀元9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二十五日電)具龐大內需市場誘因,繼中國之後,印度儼然成為企業海外布局的另一新興市場。台灣除航運業在當地設據點,科技業者也陸續設子公司,隨台商腳步的銀行業不能置之度外,建華銀副總經理廖椿沄表示,正密切觀察發展情況,將視當地金融法規開放與台商聚集速度,評估是否設據點。

除中華航空、長榮航空、陽明海運等運輸業在印度設立據點,近年來華碩電腦、明基等科技公司也積極在當地設辦事處,陸續南向視察的台商更是絡繹不絕。台商在哪裡,銀行業也會隨著企業腳步走,印度這塊閃亮亮的金磚,台灣銀行業如何看待?

曾在年初造訪德里的廖椿沄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他對印度的發展持正面看法,印度汽機車、鋼鐵業、資訊業都持續發展,從年初實地觀察到現在,「覺得發展得更成熟了!」。

台商陸續前往印度淘金,矢志成為華人銀行的建華銀在這一波印度熱中,會採取什麼樣策略?從美國西岸、越南、香港到澳門,形成一個大陸環區,建華銀都有分行。至於印度,廖椿沄說,印度是我們中長期密切觀察的市場,雖然印度經濟成長快,印度並不會像中國大陸一樣快速成長,不能等量齊觀,需要耐心,這也是大多數台商對印度的看法,而「台商的共識就是我們的共識」。

廖椿沄說,相較於越南,印度的台商家數還不夠,規模和金流總量也不夠,不過,會持續注意廠商聚集速度。賺錢機會總是留給搶得先機的人,雖然台商是越南第一大外資,銀行業陸續設立分行,但越南銀行競爭很激烈。

早在建華銀還在評估印度金融市場前,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約在9年前就在新德立設立分行。廖椿沄表示,建華銀評估是否在海外設立據點時,會考慮當地人口成長、經濟狀況、GDP、法規、消費市場及整體環境,如基礎建設等。

就金融法規來說,廖椿沄表示,印度政府還是保護本國,例如無擔保放款不得超過資本額的一半;外國銀行流動準備金也嚴格限制,對外資稅負亦較重。

即使法規對外資銀行限制多,但印度政府今年3月公布新令,預計2005年到2009年實施,包括首次進入印度的外商銀行,可成立100%子行或設立分行;允許外商銀行在境內設立100%子行或將既有分行升格為子行。另外,100%外商子行與既有外商分行要擴增分行時,都可享有較印度承諾WTO一年12家分行,更具彈性的條件。

廖椿沄指出,印度對外商銀行也放寬一些限制,如將外商銀行在當地私有銀行投資限額,由原來的49%提高到74%。

著眼印度龐大人口,資產排名首大荷蘭銀行的荷銀控股 (ABN Amro Holding NV)計劃在印度擴充據點,積極拓展亞洲市場,掌握信用卡和投資顧問等消費金融商機。另外,在印度已有百年歷史的英商匯豐控股 (HSBCHoldings Plc)考慮在新年度追加1.8億美元投資,擴大在印度的事業規模。

印度消金市場不容忽視,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廖椿沄認為,徵信系統在印度是一個很大門檻,不像台灣有聯合徵信中心,他建議可與當地銀行合作。對於印度市場策略,他套一句同業的廣告詞說,「全球金融,地方智慧」。

是否要在印度設立據點,建華銀正在觀望,視當地金融法規開放與台商聚集速度,明年可望有明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