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多國會商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

【大紀元8月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默瑟2005年8月4日華盛頓報導)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預計明年7月可以全面投入使用。來自二十多個國家的代表本星期聚集在澳大利亞珀斯,參加聯合國組織的有關科技問題的討論。

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基本已經到位,在珀斯召開的會議將確定這一項目已經取得了哪些進展,以及今後還需要作哪些工作。

目前的臨時預警系統和最終的全面運作系統將把各國各自不同的警報系統連接起來,組成一個預警網絡。這些國家包括泰國,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和印度。

這一系統的主幹是一組高科技感應器,監測海浪,海潮和海水的壓力。感應器還大約每小時傳送一次有關大氣變化的信息,構成初步的預警系統。

這套系統是根據已經投入使用的太平洋預警系統的模式設計的,以避免去年12月的慘劇再次發生。去年地震引發的海嘯給東南亞,南亞,和非洲幾十個國家造成巨大損失,二十多萬人喪生,幾十萬人無家可歸。

*探測+風險評估+應急能力*

帕特里西奧.伯納爾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執行秘書。該委員會負責協調開發這種預警系統。

伯納爾說,這種系統至少需要三個主要組成部份,“一個部份就是探測,這就是我們剛剛談到的。不過,另外兩個部份也是很重要的。其中一個是風險評估,這必須由該地區的每個國家自己進行。第三個部份就是應付緊急情況的能力,也就是說應急準備工作。”

官員們說,目前這個臨時預警系統已經有探測海嘯存在的能力。

*明年7月開始使用*

更加先進完善的預警網絡預計將在明年7月建成。這個網絡將在印度洋海床安裝一系列壓力感應器,精確迅速地測知嚴重海嘯的形成以及它的行進方向。

但是伯納爾指出,如果海嘯浪潮所經過的國家不能對警告作及時反應的話,那麼這一類的測定和預警工作就毫無意義。

他說:“要是你沒有做好規劃,準備疏散人口並和民眾交流、也不能統籌安排疏散人口的後勤工作,那麼預警系統就一無所用。”

可靠的通訊系統也被認作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所以大家正在敦促印度洋沿岸國家提高信息交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