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華郵:中國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驚人

【大紀元8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清瑞編譯報道)《華盛頓郵報》8月9日發表了記者古德曼(Peter S. Goodman)題為《電力系統的低效---中國的一個暗點》的文章。文章列舉了大量中國存在的電力能源浪費的事實,分析了此這一現象存在的原因在於“經濟混合的本質“,即“共產主義的根本,加上自由市場經濟的形式“。以下是該文的節選編譯。

同一個上海市政府,出台兩個自相矛盾的規定,一方面以節約能源為名,下令工廠停工,另一方面又要求摩天大樓必須保持燈火通明,以此向外灘高級餐廳裡進餐的外國人展示中國閃亮的現代形象。 為了應付慢性電力短缺這個難題,上海實行了分區輪換斷電制度。

  中國能源利用率低的令人吃驚

  最近,國有中國能源公司中海油對美國尤尼科公司收購的失敗,凸顯了中國對全球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渴求,迅猛的工業化導致這個國家需要前所未有的更多能源。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許多中國城市,節儉伴隨著國家造成的奢靡。這揭示了這個國家正在全世界搜尋能源的另一個原因:能源分析家和經濟學家說,中國已成為全球浪費電力的大戶,令人吃驚的低效能源利用加劇了需求的膨脹。

  “如果提高國內的能源利用效率,很多中國的能源問題就能解決了”,上海大學的工業工程專家言茂松說,“從發電到傳輸再到使用,在這個鏈條上的每一環上,我們的能源工業都缺乏效率。”

  按照政府自己的估計,為了取得同樣的經濟增長,中國比許多經濟大國要耗費更多能源。國家能源研究中心的數據表明,每創造100萬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國的能源耗費是美國的2.5倍,是歐盟的5倍,幾乎是日本的9倍。

  根據國家提供的統計數據,2003年每生產1個單位的鋼鐵,中國比美國要多耗費10%的能源。上海同濟大學的專家龍惟定說,中國的電站跟美國相比,每發1度電要多浪費1/5的能源。龍惟定說,中國的空調比世界平均水平多耗能1/5。

 專家說,中國很多的浪費源於該國經濟的混合型的本質:共產主義的基礎,自由市場經濟的未來。依照市場規律經營的公司需要越來越多的能源,但是供應能源的主力卻是那些計劃經濟時代建立的國有壟斷企業,幾乎沒有什麼能激勵這些國有企業提高效率。

  政府提倡節能公司難以跟進

  中國的領導人試圖降低能源浪費。去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一份能源保護計劃,提出中國到2020年要把天然氣的用量提高3倍多,以將煤炭的消耗降到最低。現今中國電力有3/4來自煤炭。

  國有能源公司一直在做著這樣的買賣:把亞洲其他地方的液態天然氣輸送到中國的沿海城市。這個計劃也要求到2020年,要新建20多座核電站,使核能在中國能源供應中的所占比例從2%提高到4%。

  中國處於執行空調耗能最低標准的初級階段。今年,中國政府邁出了執行新機動車尾氣排放標准的第一步。 中國的工業基礎建於50年代,那時共產黨政府為了追求國家發展不惜以生態環境為代價。而今天籠罩在城市上空的煙霧和工廠煙囪噴出的黑煙,表明了直到今天低等的煤炭和落後的科技仍然是支撐中國工業的重要支柱。

  史茂戎(音譯)說,在辦公室裡面使用節能燈能夠節省80%的電能。他曾經供職於上海市電業局,現在是地方政府的顧問。他說,工廠裡的現代機械能削減1/5的能源需求。但是中國公司處於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利潤十分微薄,所以它們更傾向於采用新科技增加了今天的成本,而不是節約了明天的開支的意見。

  “多數公司目光短淺”,國電動能經濟研究中心的總經濟師胡兆光說。這個中心是一家政府的智囊團。“它們不願意升級設備來改善能源利用效率。”

  多達1/10的電在路上白白浪費

  專家說,浪費問題也困擾著發電和傳輸。為了提供工作崗位和地方稅收,市屬和省屬的電廠必須承擔購買本地煤炭的重壓,即使使用煤炭的成本比使用其它的能源更高。各省市投入了幾十億美元建造新電站來緩解能源短缺,這項舉動讓政府,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工業官員為還清國有銀行的貸款而焦頭爛額。

  廣東省是一個臨近香港的蓬勃發展的經濟區,現在它消耗中國1/6的電力供應。和雲南、貴州的電價相比,國有工廠和電力公司花費高3倍的價錢從地方電廠買電,而在那兩個省份,廉價的水電唾手可得。

  專家說,省政府的卷入也妨礙了發電和輸電網的合理布局。政府一座又一座地豎立起火電廠的白煙囪,消耗了大量的煤炭,卻忽略了發展能夠調節負載,且更精確地滿足需求的小燃氣電站。

  “人人都擁護大電站”,上海大學的專家言茂松說。他估算,這個問題占了中國東部能源浪費的1/10。

  專家說,電網科技落後,年久失修,不堪重負,多達1/10的電能在路上就白白浪費了。盡管政府允許民資和外資進入發電領域,但是電網仍然由兩個大型國有企業控制著。

  最糟糕的浪費發生在負責把電力傳送到千家萬戶的國有電力公司。長久以來,它們只保留一定比例的利潤,剩下的全交給地方政府,這種體制讓它們沒有升級改良設備的動力。

  城市形象工程太費電

  在過去的3個夏天,中國32個省中的24省實行電力配額管理。今年夏天在上海工業區召開的一次會議上,主管官員命令工廠整整停業了一個星期。

  鴻華服裝廠的經理戴鴻迪(音譯)說,“這對我們的生意造成了損害。停工一個星期對於我們來說簡直不可能,所以我們只好晚上開工,希望那些官員不會發現。”

  在一河之隔的上海陸家嘴區,房地產商們在為相反的問題心煩。自從2001年開始,4個區的40座摩天大樓在夏天被要求必須保持電力供應到晚上11點。

  “這關系到建設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問題”,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的主任郭華(音譯)說。

  專家說,從晚上7點到11點,浦東摩天大樓額外開燈消耗的電能可以支持3萬個家庭在夏天使用空調。盡管政府支付這個額外開支的1/3,地產商仍然叫苦不迭。

  “我們別無選擇”,金茂集團的一位官員說。這個集團擁有和管理著上海最高的建築———88層的金茂大廈。他估計,這份每月額外的電費開支會多達3000美元。“這是政府規定的。”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