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好評

討抗戰歷史公道 還中華民族正氣

【大紀元8月16日訊】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紀念,在中國由於共產黨的統治和政治氣候影響,故半世紀以來中國大陸都宣揚共產黨領導抗日的意識形態,對於蔣介石和國民政府主導的抗戰功勞,只會被譽為消極對抗,甚至強調蔣介石由始至終只顧圍剿共產黨而無心對日抗戰。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政治及經濟均走向現代化,工商業逐漸繁榮。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1904年在中國土地上爆發的日俄戰爭,將世界軍事強國之一俄國擊敗,日本的軍事實力稱霸東亞。直至1937年蘆溝橋事變發生期間,日本不斷擴張軍事發展,中國早已成為日本侵略的目標,而日本國內局勢,無論政治、經濟和社會遠比相同時期凌亂不堪的中國穩定。

要討論當年國民政府的抗日政策和前期的抗戰策略,絕對不能忽視的是中華民國建立在一個內憂外患的時代。滿清時期所簽下一條又一條的不平等條約,除了勞財傷民割地賠償外,列強在華享有的特權,包括領事裁判權、關稅協定權、租界特權、軍艦行駛停泊權、海關稅務管理權、沿海貿易權、內河航行權、勢力範圍、租借地、鐵路建築權、鑛山開採權、郵政洋員任用權、外國郵局特權、使館界特權、整理內河及使用外國引水人與建造燈塔浮標等項特權、外國軍隊駐紮、權、設廠製造權、片面最惠國條款、限制國防權、電信特權、紙幣發行權等,當中涉及能享有的國家包括英國、美國、法國、日本、荷蘭、秘魯、巴西、挪威、義大利、丹麥、葡萄牙、西班牙、德國、奧國、俄國、墨西哥、瑞士、希臘、比利時、瑞典等廿多國家。以上特權全部是民國政府承繼滿清政府對外賠償的承諾,國民政府自北伐完成後便遵照國父孫中山遺囑,致力廢除不平等條約,以打破中國百年的枷鎖,直到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各國才陸續放棄在華特權。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中國數千年的封建專制。然而,民國建立後,孫中山面對的是滿清餘下的爛灘子,除了上述的不平等條款困擾各項發展外,袁世凱竊國、張勳復辟、軍閥混戰等中國四分五裂等局面都長時間消耗民初的民國的國力,經濟發展陷於癱瘓。同時,日本亦不斷利誘袁世凱和軍閥合作,不少利益被出賣是當時的民國政府不能控制。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以工運的手段發展勢力,1924年加入國民黨後,工運與農運兼重。1927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共產黨從中進行破壞,因而導致「寧漢分裂」,國民黨要進行全面清黨運動。共產黨在清黨後,實行武裝暴動,利用沒收地主土地,以爭取貧農支持。1927年8月至1929年12月間,中共在國內策動的重要暴動近30次,遍及江西全國11省,當中包括南昌暴動、廣州暴動和秋收暴動。因此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全國統一,但隨之而起的共產黨的問題,共產黨野心勃勃,無時無刻對國民政府突襲,為了去除後患,剿共的行動是絕對正確。

在共產黨史中經常強調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對日消極抗戰,這個觀念連新一代的年青人都有這個想法,但是有否人去正視中華民國自建國後一直處於內憂外患的困境中,相反日本養精蓄銳,所有的軍事設備均優於中國,以中國當時的實力,要打一場持久的抵抗戰絕不容易,日本曾輕言三個月內打跨中國,但是上海一役就打了三個月。到1945年8月日軍投降為止,足足八年的時間,日本最終成為戰敗國。回顧當年抗戰史實,國民政府與蔣介石對戰爭絕無半點消極,國民黨軍隊肩負抗日戰場的重大責任,二十二次正面大規模戰事,一千一百多次的重要戰鬥,陣亡將官二百零六人。

1964年7月10日,中共毛澤東在接見日本社會黨委員時曾說:「日本軍國主義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利益,使中國人民奪取了政權。沒有你們的皇軍,我們不可能奪取政權。」這正回展現出抗戰初期毛澤東的「一分應付、二分抗日、七分發展」的策略。今天中共批評蔣介石無心抗日,只顧剿共。事實卻證實無心抗日的是共產黨。最可惡的是1949年中共建國後將所有抗戰功勞歸功於己,將國民黨軍隊和抗戰領導人物蔣介石加以毀謗成抗戰罪人,是對歷史不負責任的行為。我們今天不是要爭什麼抗戰功勞,我們強調的是歷史公道重要,歷史不應淪為統治者的統治工具,民族正氣亦不可以為當今暴政朝代的歷史背書。

抗日戰爭是中國有史以來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犧牲最慘,但成果也最輝煌的戰爭,是對中華民族的意志和毅力的大考驗。中國人付出了令人無法想像,甚至不忍再作追述的慘重代價,終於贏得了最後勝利;儘管伴隨勝利而來的是更多的困難和災禍,但誰也不能否認曾經列為世界超級四強之一的日本向中華民國政府投降的事實。

今年的抗日紀念活動中,很多人都對要求日本「正視歷史」但有沒有人想到歷史除了要日本人正視外。中國人本身都要有一份專重歷史的精神,但中國共產黨多年來都未學會正視史實,關心歷史的重要性。忘史之痛,重於亡國,中國共產黨歪曲抗戰歷史真相,將功勞歸於自己是絕不可容。(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