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灣上大學無需苦讀錄取率近9成

【大紀元8月1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趙婉成/ 台北報導) 台灣一年一度的大學考試日前放榜,公佈了新生錄取名單。考生的錄取率逼近9成,創下歷史新高。台灣的高等教育雖然越來越普及,但是也面臨一些新的問題。

大學放榜是台灣的年度大事。過去人們常常用「金榜題名」來恭喜考取大學的人,但是近年來台灣的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大學有70所,連同技術學院在內有168所。

*16分也可入學*

據大學入學考試聯合分發委員會的統計,今年有11萬6千多人報考大學,錄取率將近9成。每科考試成績不到16分就有學校可讀。這和從前高中生需要熬夜苦讀才能擠進大學「窄門」的情況有天壤之別。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周祝瑛教授回憶說:「早期我念大學的時候台灣經濟困苦,大學也沒有很多,所以真是需要卯足全力參加聯考,為了不讓父母失望。家父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不僅提供我讀大學的學費生活費,還給我很重要的精神支持。學習過程中他一直鼓勵我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認清方向。」

雖然台灣的高中生上大學很容易,但是記者和一群高中學生談話後發現,他們早就開始為聯考擔心了。

記者:「你還有兩年就要考大學了。你緊張嗎?」

學生一:「還滿緊張的,因為覺得好像滿困難的,而且對自己的將來還是未知數。」

學生二:「一定會啊,因為覺得現在制度很亂。」

記者:「你是說各組可以跨組來考,機會就變得很不肯定?」

學生二:「對。」

記者:「升大學有壓力嗎?」

學生三:「我是有啦。我想其他人也該會有,因為升大學最大考試也只有一次,考不上要報重考班,又要花錢。要是出國,就要拼前面幾所有名的大學。後面的學校企業不會重用,我覺得那些學校讀跟沒讀沒有兩樣。」

*學校應重視教育內容*

不過,國立清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彭森明說,大學眾多表示高等教育受到重視,這是好事;但是目前大學教育出現了教學配套措施、學校品質控制以及學生素質不高等問題。

此外,彭森明認為,還需要考慮教育的內涵。他說:「造就那麼多大學生,社會上是不是需要這些人才?還有,訓練出來的人才是否符合社會上工商業的需求,這都是有關教育內涵的問題。」

政治大學教育系的周祝瑛教授也指出,大學數目多已經影響到一些私立學校的教學把關。周祝瑛說:「對國立大學來講影響不大,因為它基本上還是名牌大學,要去讀的人很多。可是私立學校上有些招生困難。有些老師就被告知,在把關方面要調整,可能不能像過去那樣把人DOWN掉或退學。這部份對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影響?我想答案很清楚了。」

*傳統價值觀無改善*

在台北一所明星高中任教的陳綠茵老師擔心的是,大學普及後並沒有改善人們的傳統價值觀念。她說:「台灣教育一直都用考試在主導。認為說會唸書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就是有價值的人,會是人生態度最健康的小孩。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就是這樣啊。」

對於家長而言,孩子考上好大學是不是就可以放心了呢?羅太太在台北市開了文書傢具店。她的女兒剛剛考取了一所明星大學。她說:「現在大學不算什麼。大學就像以前的高中一樣。她將來還是要往研究所博士班的方向走。我是認為說,你就算讀完了大學工作未必會很好找,因為每個人都讀大學嘛!」

今年的大學放榜顯示,許多高中畢業生選讀大學時,考慮到選系和就業的實際考量,而不再以明星學校熱門科系為唯一目標。另外,受到2個月前實習教師大遊行爭飯碗的衝擊,今年各教育大學的錄取分數下滑。

*人人有書讀*

聯合報在社論中建議,政府應該監督各個大學具備必要水平,把教育資源用來改進大學素質,使得「人人有書讀」成為一個文明進步社會的可喜現象。

陳綠茵老師說,求學是為建立未來的就業精神和人生態度。她認為,台灣社會應該擺脫考試的傳統價值觀。

聯合報社論說,高等教育走上普及化和多元化之路,台灣社會或可擺脫「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迷思。(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