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好評

簡嘉宏: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連鎖反應

【大紀元7月28日訊】歐盟決定今年暫緩解除對於中國的武器禁運,主要原因乃美國擔心歐盟高科技武器與技術一旦進入中國市場,將導致臺海兩岸軍力失衡,加上由於中國在此時提出「反分裂國家法」,美國認為歐盟此時對於中國解除武器禁運之時機不宜,歐盟才宣布今年暫緩對於中國武器禁運的解除。但若從最近的國際局勢來看,臺海兩岸軍力失衡未必是美國反對歐盟對中國武器解禁之主要原因,讓美國堅持反對立場的其實是解除禁運之後可能產生的連鎖反應。

自從1989年發生天安門事件以來,歐盟就開始對於中國採取武器禁運措施。在歷經了十餘年之後,歐盟便有意解除對於中國之武器禁運。我們無法了解在歐盟25個會員國中決策過程的繁瑣,但卻可以體會中國市場帶給歐盟軍工廠商多麽大的誘因,經濟因素讓歐盟願意擱置中國「人權狀況不佳」的爭議,而意欲解除對於中共的武器禁運。美國自始至終對於歐盟解除禁運一事都持反對的立場,主要的考量其實是解禁之後對俄國軍售市場的影響,以及對於美國國家利益的挑戰。

俄國一向是中國獲致武器的最大來源國,由於地理位置以及意識型態接近,兩國間的軍事合作自有其脈絡可循。但是,在德法等國的武器得以進入中國市場之後,中國不但可以藉此要求俄羅斯提高售予中國武器之品質,同時還壓縮了俄羅斯在中國的軍工市場。而俄羅斯的中國市場受到壓縮之後,為了繼續維持相同甚或更多的外匯,勢必找尋其他地區的新買主與市場。

美國所擔心的是,為了彌補被歐盟分食的中國軍火市場,俄羅斯尋找新市場的對象會從亞太地區轉移到局勢相對更不穩定的中東地區。先前俄羅斯就已經有意出售敘利亞SA-18型地對空飛彈,但是在美國以及以色列總理夏隆的壓力下宣告流產。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針對此事則表示,如果俄羅斯堅持售予敘利亞飛彈,美國將考慮對於俄羅斯採取制裁。另外,俄羅斯也提供了伊朗有關建造核子設施的技術,更在2004年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會員國的年會上,俄羅斯對於伊朗核武問題選擇了不表態的立場。顯見俄羅斯不但有意重新擴展其中東事務的介入層面與影響力,在處理中東事務上,也非與美國同調。最後,俄羅斯若「飢不擇食」地將買主擴大到恐怖組織,破壞了美國所塑造的中東地區與世界新秩序,那更是美國不樂見的發展。

從上述說明不難看出,美國力阻歐盟對中國解禁的背後,還有防堵其不樂見的後續連鎖反應考量。在美國布希政府現今試圖以「政權改變」與「民主制度」兩個主要手段,來從事另一場形式的反恐戰爭之際,俄羅斯在中東事務的介入以及俄羅斯的尋覓軍工輸出新市場,對美國中東政策的成敗有很大的影響。這些因素是美國全球戰略布局的一環,而非隻是兩岸軍備是否平衡如此單純。@(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